借道香港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宣布了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若干新措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宣布了推动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的若干新措施,其中包括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等。
   在这些措施中,尤以市场传闻已久的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即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和支持在内地推出港股交易所交易基金(即ETF)最为让市场关注。
   专家指出,中央政府此举意在促进香港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这也预示着决策层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港股ETF:较“港股直通车”风险更小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以及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7日透露,内地引入港股ETF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过去最大的技术问题,即清算及交收担保问题现已得到解决,所以目前于内地市场推出港股ETF时机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宋玮告诉本报记者,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之一就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港股ETF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重要一步。港股ETF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ETF,而RQFII又允许香港的人民币可以回流内地,这增加了人民币双向流动的途径。“这对个人来说,港股ETF增加了可投资的品种,扩大了投资范围,对交易所和券商来说也是利好消息;对国家来说,则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重要步骤。”
   对投资港股较为关注的人来说,一提到港股ETF,很容易让人想到2007年被热炒一时但最终被无限期搁置的“港股直通车”。“港股直通车”和港股ETF有何不同之处?为何政府选择从港股ETF突破而不是“港股直通车”呢?
   宋玮也表示,“港股直通车”使得境内人民币可以投资于港股,但由于“港股直通车”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港交所的个股,容易导致一哄而上,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港股盘子太小,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但是港股ETF投资性不是很强,因为作为基金,它和股指联动,比投资于个股的“港股直通车”风险小。港股ETF只是被动地管理投资组合,其价格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港股ETF的风险相对要小得多。
   一位平安证券的分析师也提醒说,ETF是追踪指数的,内地投资者若购买,则可以称得上是购买一个在港交所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个股的组合,但“港股直通车”买的是个股,风险差别比较大。
  
   RQFII: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
  
   RQFII的 全 称 为“RMB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s”,即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有“小QFII”之称。2010年6月以来市场即不断风传RQFII将推出。17日,李克强表示,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至此,关于小QFII传言终于被证实。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银行体系截至6月底的人民币存款总计达人民币5500亿元。然而,囿于投资渠道的匮乏,这些离岸人民币很多只能躺在香港的银行里拿很低的利息或者购买低利率的人民币债券。
   而现在,RQFII的推出无异于增加了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渠道。方正证券宏观策略首席分析师汤云飞就表示,RQFII的重要意义在于建立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这为人民币资本账户全面可兑换打下了基础。
   另外,很多两地同时上市公司的A股价格相对于H股价格有相当的折价,也很有可能因为两地证券市场的互通而逐渐缩小乃至消失。前述平安证券的人表示:“股票所包含的每股价值应该是相同的。RQFII的推出和即将到来的港股ETF之间会使得未来‘A+H’股的差价不太明显,套利机会逐渐消失。”
   港股ETF和RQFII也将给交易的中间商――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南方基金的一位股票分析师称,在内地和香港都有分支机构的券商股明显将从中受益,比如招商、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
   然而,200亿元的起步金额也大大限制了RQFII对内地市场的影响。“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这两天的沪深股指和恒生指数的波动并不是很大,这也说明了问题。”该南方基金的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