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上周成空 升值抗通胀像阴谋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上周发行的央票利率意外上升引燃加息预期,导致内地股市二次探底。但上周末内地并无加息举动。业内人士分析,据此说内地将不会再加息和提准,改由「升值抗通胀」还为时过早

        上周发行的央票利率意外上升引燃加息预期,导致内地股市二次探底。但上周末内地并无加息举动。业内人士分析,据此说内地将不会再加息和提准,改由「升值抗通胀」还为时过早。也有人说,「升值抗通胀」听起来更像是美国人的阴谋。

   跨国大行上调升值预期

  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接连上演「急行军」行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破6.44、6.43、6.42,一举进入「6.3」时代。8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25,连续5个交易日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在美国评级下调、美联储延续低利率政策以及中国通胀压力不减的大背景下,不少外资行都预计,人民币后市可能继续升值。在美联储近日宣布将超低利率延长至2013年中期之后,分析师称,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政策立场可能利空美元,并促使资本流向亚洲。

  近日,多家跨国大行也不约而同地上调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渣打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4%至5%。并称,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会带动亚洲货币整体继续升值。高盛15日发布报告,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每年将升值约6%,建议继续做空美元对人民币。摩根士丹利则在最新报告中称,投资者应该从6.2810水平开始卖出美元对人民币12个月NDF,目标位在5.95,同时将止损单挂在6.42。大摩预计,中国将加快通过汇率调整收紧政策。该行称,目前中国有了更多的动机让人民币加速与美元脱钩,「过去一年来,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实际上是在贬值,这和央行整体的货币政策紧缩方向不符。」

  央行主动升值?

  人民币汇率近期快步急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上周称:「人民币升值具有建设性意义,特别是在帮助解决中国的通胀压力方面。」佐利克预计,从近期中国的通胀数据来看,人民币可能会继续升值,以遏制物价上涨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元、欧元等与人民币汇率关联度密切的一篮子货币汇率表现相对平稳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币持续大幅走强,表现出较明显的主动升值特征。美国债务危机令各方对美元迅速看空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主要原因,但近期人民币走强表现出较明显的主动升值特征。这一新变化意味着未来央行的政策取向将可能更加倚重汇率工具,即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削弱长期以来高企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事实上,央行在7月末召开的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指出,下半年将「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汇率工具不仅首次明确地出现在货币政策组合中,并被列在第二位。同时,央行在8月12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将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摆在首位。这些信号显示,在今年以来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多次动用后,未来央行的政策取向将可能更加倚重汇率工具,即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削弱长期以来高企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升值能抗通胀吗?

  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CPI同比涨6.5,创37个月新高。而美国6月该数据为同比下降0.2%,日本东京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也只有0.40%,欧盟主要成员国德国、法国当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1%和2.4%。种种迹象都昭示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通胀都将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在存款准备金和加息等常规政策工具使用频率空前之后,升值,渐渐成为市场主流预期。但升值能遏制通胀吗?从逻辑说起来其实很多人将信将疑,也有人说这话听起来像是美国人的阴谋。

  业内人士分析,从过往经验来看,升值遏制通胀的逻辑不怎么说得通。比如,2006年到2008年,人民币「破八又破七」,但CPI涨幅则从2006年1.5%升至2007年的4.8%,2008年更升到5.9%,升值幅度累计高达20%。这个时期,恰恰是中国上一轮通胀最高峰期。另外,海外市场商品价格的上升速度,并不是人民币升值所能企及的。在欧、美、日纷纷量化宽松的背景之下,全球的流动性呈现海水式泛滥局面。国际资金在商品市场的恣意炒作,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涨跌速度和周期,远远不是货币升贬所能同步应对的。比如,伦敦市场的铜价可以在数个交易日从每吨8000美元涨至每吨9000美元,人民币汇率能设想在短短数天内达到如此升幅吗?因此,希望通过升值降低进口产品价格,对冲国内企业成本的上升压力,可以想象难度有多么高。这也就是说,升值没能遏制住通胀。决策当局是不可能允许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的,因为这对于低附加值的出口外贸企业而言将是一场灾难,大量制造企业工人会失业,这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难以承受之重。

  币策难有大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历史经验说明,汇率博弈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以国际炒家的算盘,力压人民币大幅升值,无非是为了继续让中国资产泡沫膨胀,掩护国际热钱安全撤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打破「人民币必然单边升值」的预期都十分必要。因为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和外币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谁必须单边升贬的逻辑。业内人士强调,人民币宜采取扩大波动幅度的方式,来应对热钱肆意泛滥的问题。汇率升值客观有助于抑制和缓解通胀,但不能过于推崇。如果把握不当,「升值抗通胀」无异于抱薪救火。市场人士认为,内地下半年不可能将抑制通胀的希望都寄托在升值上,内地也不会仅仅考虑中美息差因素就不会加息,内地仍将「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来治理通胀。现在就说年内不会加息或提准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