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人民币加快升值对中国有利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昨日(8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在中国的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询价收报6.3810兑一美元,较上周五收市价6.3868再升58个基点。人民银行昨日将中间价设定在6.3883元兑一美元,较上周五中间价回升67
昨日(8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在中国的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询价收报6.3810兑一美元,较上周五收市价6.3868再升58个基点。人民银行昨日将中间价设定在6.3883元兑一美元,较上周五中间价回升67个基点。   据Wind咨询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去年6月中旬在6.82左右。随着最近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不少人担忧这是否会重蹈日本《广场协议》的覆辙。   昨日,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先生在腾讯一论坛上比较了人民币升值的担忧和不升值的风险,认为人民币升值适当加速对中国有利。   担忧似是而非   1985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随后便进入了十年的经济衰退期,《广场协议》被不少学者认为是其中的祸根。由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似乎与当时的日本相近,所以市场担忧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重滔日本覆辙。   滕泰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实质跟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极大不同。首先区别在经济结构上,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没有当时日本严重,日本当时东京银座附近的一片地能够抵上整个纽约的价值,整个东京的地价可以把加拿大买下来。其次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没有到日本当时的程度。再而就是人民币的升值不是特别快,是分几年升的,升值30%就不得了,不可能一次性升值300%。   另外一种担忧就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出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就相当于出口企业提价,从而影响出口。滕泰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会对出口有不良影响。200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出口有涨有跌。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屡创新高,但是今年6月份、7月份出口增速却在加大。因此,只要人民币没有升值到改变中国贸易的优势地位的话,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升值有益   滕泰认为,人民币现在不升值有6大风险:继续刺激民工荒,不利于物价调控,失去货币独立性,造成中小企业成为汇率的牺牲品,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消费者福利受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利益提前输送到国外。   首先,滕泰指出,不升值意味着继续鼓励出口,鼓励出口就是刺激民工荒。市场已经担忧刘易斯拐点(廉价劳动力优势消失)来了,如果再刺激下去,马上刘易斯第二个拐点又来了。   在国内CPI仍居高未下的环境下,滕泰认为人民币不升值,继续鼓励出口,对中国物价调控不利。“对内紧缩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汇率升值会不会有那么大的负面作用?我觉得值得探讨。最简单一个道理就是输入性通胀。把过多的东西出口给外国人,把国外的钱输入进来,就通胀了。”   而且,滕泰认为,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会使中国内资企业、中小企业成为汇率的牺牲品。目前央行的调控政策,对外储的对冲用力是不是均衡的。“卖给你500亿外汇储备的拿走3000亿人民币的是外资企业、外贸企业,收的时候是中小企业。所以,每一次对冲,表面上是均衡的,实际上中小企业还会紧张一次。所以继续这样,就会用内部经济的巨大成本背负外资企业的代价,这对中国整体的发展是不利的。”   另外,人民币不升值,外汇储备会继续增加,国家财富继续勉励贬值的风险。“每一个正常的渠道都可能是热钱进来的项目,现在分不清哪个是热钱。怎么办?还加存款准备金?3.2万亿外储已经管不了,没有能力管理就是贬值。”滕泰说。   但是,人民币升值掌握不好时机也有风险。8月23日,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滕泰表示,人民币应该先升值,再国际化,至少要同步推进。“现在跨境贸易结算已经扩大到全国30多个省,这样就造成越来越多人拿了人民币不给你,把美元卖给你。最后哪怕在逆差的情况下,我们的美元还是增加的。所以,(升值与国际化顺序颠倒)造成我们3万亿美元蒸发的可能性不小。”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钱买到相同的进口商品。滕泰认为,人民币升值后一些企业可能会倒闭,但是能换来了14亿消费者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