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结算2年 仍有试点莞企蒙查查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企业议价能力偏弱成推行的最大阻力,有企业还是不清楚操作流程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央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称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企业议价能力偏弱成推行的最大阻力,有企业还是不清楚操作流程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央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称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4月,东莞和上海、广州、深圳和珠海,被认定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但据记者近日走访,两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东莞试点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仍有试点企业未办理一单业务,有的企业甚至还不清楚具体的操作流程。
仍有试点企业“零业务”
2009年,东莞被认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其中有56家莞企列入试点名单,从当年7月7日起正式施行。相关主管部门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外贸和投资的便利化。
但两年过后,一些试点企业却对此种结算方式并不感冒。
东莞诺华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罗小姐介绍,虽然诺华家具公司被列入东莞首批试点企业名单,但在公司日常业务中,“两年来一直未用这项结算方式,在税务上也没有变更。”罗小姐说。
作为试点企业,东莞市旗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对这项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还没理清。该负责人介绍,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手续较为繁琐,虽然同样享有退税优惠,但由于这项业务无法开出核销单,因此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就会很麻烦。
东莞某大型造纸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介绍,因为是以内销为主,跨境贸易量有限,加之手续繁琐等因素,因此虽然被列入试点企业,但也一直未实行。
东莞拥有大量外向型企业,列入试点城市时,曾被预测该项业务会受到企业热捧,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出口用人民币结算难度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3330亿元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中,涉及进口业务2510亿元,占总量的75.4%,涉及出口业务160亿元,仅占4.8%,另外还有660亿元涉及服务贸易和海外投资。
旗峰财务经理李先生介绍,虽然东莞拥有大量外向型企业,但是由于现在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强,在与外商谈判出口业务时,很难说服客户去接受这项结算方式。
业内人士透露,从现实的运行情况看,莞企如果要进口国外产品,那么外商对人民币结算方式的认同程度很高,但如果是莞企产品要出口到国外,外商很难接受人民币结算。该人士对记者作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如果采用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会受益,进口企业则受损。而东莞以出口型企业为主,因此推行起来并不容易。
上述旗峰财务经理李先生介绍,从被列入试点企业开始,旗峰一直想与外商做生意时用人民币结算方式。“因为现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我们是以外贸出口为主,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对我们肯定是有好处的。”但由于客户的强硬态度,旗峰一直未能如愿。
议价能力弱是关键因素
在一些企业中,采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效果不佳,从表面来看,是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的汇率波动造成。业内人士却认为,从深层次来讲,暴露了目前莞企与外商谈判时,议价能力的羸弱。
旗峰财务经理李先生更是肯定地表示,议价能力偏弱,是导致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困难的主要因素。
据记者此前的了解,现在东莞许多制造企业害怕接大订单,就是为了规避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风险,防止人民币升值造成利润“蒸发”。“如果议价能力提高,就可与进口商共同承担汇率风险,将部分成本转嫁给进口商。”李先生说。
李先生建议,从目前来看,东莞只有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外贸型企业议价能力,这样与外商谈判时,才能不用再看外商的脸色,由自己选择采用哪种货币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