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控通胀出“奇招” 但加息仍属正着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日已下发通知,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此次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央行上调银行保证金存款,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日已下发通知,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此次纳入上缴基数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自9月5日起分批上缴。央行上调银行保证金存款,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力并非如分析人士所想象中那样的轻松。 此前,市场更多的猜测是央行只会加息,而不会再提高存准率。但央行此举再次打破了市场的预期。央行仍然把存准率当成是控通胀的利剑。市场之所以预期央行不会提高存准率,是因为目前银行存准率已达到历史高位,进一步提高存准率对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但央行提高保证金存准率,实属一项伟大的创举,是控通胀的奇招。自去年以来,央行12次提高存准率,5次提高基准利率,但市场流动性仍很充足,通胀预期仍不断走高。其中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举措不得力,而是传统的以收缩M2为目标进而达到紧缩目的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如今,相比于M2,社会融资总额与通胀的关系更紧密,若控不住社会融资总额,控通胀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虽然今年上半年M2已由过去高达30%以上的增速,回落到16%的正常范围,但由于银行商业票据、银行理财产品等非贷款业务的飙升,导致社会融资总额居高不下,通胀高位运行的货币基础难以去势。而现在,对于存准率上调,央行一举打破常规,不再以银行贷款为调控目标,而是以保证金等银行非贷款业务为调控基础,其欲达到控制社会融资总量的愿望是一目了然。 毫无疑问,央行此次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控通胀应当是信心倍增。而对于市场所期盼的加息,恐怕只会更加付之阙如。 央行不加息有央行的理由。央行不加息,其最大的理由是市场已经加了息。在央行紧缩货币的背景下,不说目前温州高达180%以上的年利率,为近年来所罕有,就是政府大型项目过去可以低利率进行大规模融资的时代也是一去不复返。比如,最近中央发行的地方债出现大面积流标,铁道部债券融资利率更是出现大幅上涨,这都说明融资若没有合理的利率反映,已是势难以行。 而在市场已经加息的情况下,央行再加息实质上也就只是上调存款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上调已变为一种对市场利率上调后的追认。这是为央行所不乐意见的,因为上调存款利率增加了银行和政府的成本。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为政府大背书后,为避免出现金融系统性危机,通过通胀为其输血实有必要,而政府过去背负的巨额债务,若要再上调利率,地方债流动性风险或转眼就在眼前。 但即使如此,央行不加息行吗?调高保证金存准率,让央行控通胀更有信心,不加息,可以规避银行和地方债风险,这种情况让央行感觉很美,很惬意,但实际上恐怕未必美、未必惬意。 调高保证金存准率,对央行控通胀的确是如虎添翼。问题是,目前社会融资总额过高,却是负利率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负利率之下,大量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非贷款业务飙涨,导致社会融资总额过高,这实际上是存款者和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只要负利率不改变,即使上调保证金存准率抑制了非银行贷款业务,也会出现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从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无法控制。 央行不加息,虽然有利于控制银行和地方债风险,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却增加了其他风险。在负利率下,银行因极低的融资成本,进行高风险投机的偏好大大增强。事实上,目前这一情况已经在发生。有媒体报道,目前银行贷款占据了民间高利贷市场的很大份额,虽然中小企融资难因此而有所缓解,但这却是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中小企不堪重负而大量倒闭,银行这些高利贷将会遭受巨大损失。 为控通胀,为抑制社会融资总量飙升,央行上调银行保证金存准率实属高着,妙着,但是,加息仍然是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