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之父:美元欧元人民币应联盟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接受德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金融危机是由浮动货币兑换率造成,指“一个固定汇率可让世界经济保持50%稳固性”,认为应成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组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接受德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金融危机是由浮动货币兑换率造成,指“一个固定汇率可让世界经济保持50%稳固性”,认为应成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组成大货币区,3币之间固定兑换率会让所有国家获益,并让世界经济保持稳定。   香港文汇报报道,蒙代尔在50年前创立“最优货币区”理论,描述了几个国家或地区放弃各自货币自主权、建立共同货币的好处,此理论直接影响了欧元的诞生。   他至今认为,“过去所有大金融危机都是由汇率浮动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在一周内上升30%,同时金价跌30%,油价跌70%,在最短时间内造成最大的原材料通缩。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也是由不稳定货币造成。   欧需“财长”机构 指欧元太强   针对目前的欧元危机,他说,欧元还未到垮台时候,再者债务危机关键不在欧元。他认为,货币联盟需要一个政治联盟,因此欧洲需要一个类似“财政部长”的机构,欧盟委员会主席应该有些实权,比如能在欧盟实行统一税制。   除了巨额国债和无原则的财赤,欧债危机的另一原因是金融市场对欧元的不信任。蒙代尔认为,欧盟对债务国的要求不够严格,致使一系列稳定和增长措施都无法实施。   蒙代尔指出问题症结是欧元币值太强,欧洲央行应放弃其稳定汇率任务,并采取积极措施遏抑欧元,于1欧元兑1。3美元水平挂?。他说:“较弱的欧元对财困国是上佳消息。”   他表示,美欧为了相互利益,应共同管理汇率,以5美仙为波动限制。若欧元升至1。35美元,欧洲央行便出手买美元;相反,欧元若跌至1。25美元,联储局便买入欧元。   美欧日陷萧条   蒙代尔在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上表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情况感到悲观,“我们处于非常严峻的危机,美、欧、日3大经济体正陷入萧条,一次自1930年代以来从没见过的小型萧条。”   他认为,目前区内有5至6个国家出现重大问题。然而,尽管欧元区面对困境,他不认为欧元已穷途末路,因为放弃欧元所引发的问题会比可解决的多,对银行体系和债台高筑国家都会构成极大冲击。   他更指出,若加拿大和美国都分裂成东岸和西岸2种货币,以反映地区经济差异,对国家可能会更有利。他又归咎联储局在2008年的货币政策太紧,引发雷曼危机;他认为量化宽松政策(QE)引发通胀的风险极低,因为M1货币流动速度已大幅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