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产生积极效果

发布:2018-07-17 10:5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中国第一部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显示,2017年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产生积极效果。

历时9个多月、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精心打造的财政智库品牌产品——中国第一部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日前在京问世。报告显示,2017年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产生积极效果。

据介绍,蓝皮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采用综合视角,第一次从经济、社会、改革三大视角全面研究财政政策。二是公共风险视角,改变了传统的宏观调控需求的管理视角,建立一种面向公共风险管理的全新财政政策体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并且能够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蓝皮书整体架构是由总报告、财政和宏观经济篇、政策评估篇、风险管理篇组成。总报告评估2017年的财政政策,对2018年的政策进行展望。报告提出2017年中国财政政策呈现从积极转向积极有效,从需求侧总量调控到供给侧结构性调控转变两大特征,财政政策在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产生积极效果,具体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风险不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供求关系实现新动态均衡;民生保障更加有利,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报告围绕2018年中国财政政策做了一些研判和分析。报告认为,未来的财政政策要转向公共风险管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注入确定性,以确定性对冲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未来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以改善就业状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改善就业状态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并化解风险。

从空间维度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产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是蓝皮书的另一特色。经济效果方面研究了基于财政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民间投资、民间消费的影响;社会效果方面研究了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的影响。报告研究发现,积极财政政策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存在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地区,再其次是东北,最后才是东部地区。

蓝皮书风险管理篇首先从宏观风险的管理入手,提出了宏观风险管理的政策调控趋向,并且提出要构建风险共御的财政金融政策调控框架,分别探讨了财政税收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的具体的趋向。另外,基于当前的宏观经济风险,蓝皮书提出了财政金融政策风险机制和政策搭配。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债务结构、债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不足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行为主义角度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备的债务问责机制,彻底解决流转债务刚性的增长态度,以及适当扩大部分地区地方债市场发行规模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