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战略

发布:2018-01-15 08:43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中国外汇记者 荣蓉
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空间很大,但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没有必要从一年、两年的发展变化来评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成败。

114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的第二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空间很大,但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没有必要从一年、两年的发展变化来评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成败。

微信图片_20180115083952.jpg

当前,中国GDP全球占比超过15%,进出口总额全球占比超过11%,净国际投资头寸在全球也超过了11%。与此同时,在国际清算总量中,人民币使用量只有1.8%;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按可比口径调整后,人民币大约在2%左右;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也刚刚超过1%。对此,殷勇表示,“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的使用程度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从需求端来看,市场的确存在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巨大需求。殷勇给出的理由如下:第一,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可以降低通过第三方货币进行转换的汇率成本,相应减少汇率风险,也能够减少对第三方货币的融资依赖。第二,中国巨大的金融市场和巨大的经济体量,使得人民币计价的一些金融投资与其他币种计价的金融投资之间,有着独特的相关关系,把人民币加入全球投资组合以后,将会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第三,由于国际地缘关系的一些变化,尤其是一些国家滥用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片面谋取单边利益,利用国内法搞长臂管辖,这些做法促使不少国家和地区把眼光投向了更负责任的货币,人民币也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个选择。此外,殷勇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同时对中国也有大量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口需求,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殷勇认为,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虽然与其在国际经济、贸易、投资中的占比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是线性的,也并非瞬时的,而往往是非线性和滞后的。新兴大国往往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地位提高以后,才会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必要从一年、两年的发展变化来评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成败。”殷勇说。

殷勇指出,一种货币的国际化没有必要以替代其他货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为目标。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但欧元也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日元、英镑、人民币等一些主要货币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货币国际化不是大国的专利,历史上包括澳大利亚、韩国、南非等国家,也都尝试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用途之内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思路引领等维度开展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到去年11月末的时候,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是1.75%,而五年前这一占有率只有0.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际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调查,截至去年9月末,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12%,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到他们的外汇储备篮子中,而五年前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也开始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至2017年末,已经有超过25万家企业和245家银行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的业务,和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195个。

展望未来,殷勇认为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演进,出现几种主要货币共同存在、共同发挥主导作用的局面是有可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主要是便利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其他涉外经济活动当中发挥作用,不应该以人民币的排名作为国际化的目标。殷勇同时表示,“未来人民币一定会在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