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税改法案通过 人民币国际化或迎新机遇

发布:2017-12-26 09:33 来源: 上海金融报
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1.5万亿美元税改法案,法案将从2018年1月开始生效。该法案是白宫和共和党长达一年的努力结果,将为美国企业和人民提供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

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1.5万亿美元税改法案,法案将从2018年1月开始生效。该法案是白宫和共和党长达一年的努力结果,将为美国企业和人民提供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

美国税改法案通过后可能导致全球资金一定程度流向美国,专家称值此机会人民币国际化或可提速。

法案有利有弊

上海决策咨询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表示,特朗普税改法案经过艰苦博弈,最终获得以共和党主导的参众两院极力支持而通过,该法案的核心看点就是将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并全面下调个人所得税率。“这是较大的进步,21%的税率已低于约25%的全球平均税率,使美国公司在全球再获竞争力。此外,法案里有个人所得税减免,整体上会增加1.5万亿美元的税收缺口。但另有算法认为,减税会导致计价价差发生改变,使美国在进出口平衡方面额外获得几千亿美元的增长,缩减2500亿美元的出口逆差。总体来看,这一轮税收竞争,特朗普占了先机,也是他施政以来最重要的胜利。”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表示,税改法案从特朗普竞选演讲一直到日前正式签署落地,已持续一年有余。该法案对美国乃至全球振动不小,但因持续时间不长,全球预期以及应对措施早已形成,其对全球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就要看未来美国经济的变化了。“要知道,减税是供给学派的重要主张,这样看来,特朗普也是在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学习中国经验。一旦成功,无论对特朗普还是从中获益的美国企业来说都皆大欢喜。但事情往往并没那么简单,到目前为止,美国一些民主党成员还在批评该税改法案。同时,其他各国一旦形成减税竞赛,这也不是特朗普乐意看到的。”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表示,从宏观层面看,税改法案的通过对美国有短中期方面和长期方面的影响。短期来看,该法案对美国经济将有带动作用,“不管从理论还是从以往美国的经验看,可能会对美国2018年和2019年的GDP增速起带动作用,从一些实证研究来看,可能会对未来1-2年的GDP增速提升0.5个百分点左右。另外,税改作为一个利好预期可能会带动乐观情绪。但从长期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会导致赤字增加,而赤字增加可能会制约经济基本面长期的动能。”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税改对美国自身来讲,利弊皆有,应审慎客观对待,避免过度夸大税改影响。一方面,税改对美国经济发展确有一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税改也伴随不少争议和负面影响。首先,税改会加剧贫富分化。遗产税豁免额翻倍和“替代性最低限额税”提高等措施只涉及高收入人群,由于抵扣额减少,低收入家庭实则“先甜后苦”,2027年所有人群纳税将增加。其次,税改将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即使将税基扩大考虑进去,税改也将使财政赤字在未来10年增加1.5万亿美元,使联邦负债占GDP比重额外增加5.5个百分点。此外,减税可能会延长美国经济增长周期,增加美联储加息次数和可能性,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对中国影响有限

王有鑫认为,美国税改对中国的外溢效应,短期看会造成一定压力,但只要应对得当,中国经济依然会稳健发展,在制造业领域仍具有比较优势。

首先,减税对不同行业影响各异,不会造成中国产业资本大规模流向美国。电信、消费零售、银行、媒体、交通等税率超过21%的行业获益将最大,但硬件和软件服务业、仪器设备、生命科学、制药等税率已经低于21%的行业受益将很小,不会有额外加成。

其次,中国制造业依然有整体性竞争优势。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不仅是税收竞争,还包括劳动力成本、环境、土地等一揽子生产要素投入。这些方面,美国的环境、劳工等成本相比中国仍偏高,劳资关系及与劳动力相关的隐形费用通常让企业叫苦不迭,在我国投资设厂依然具有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第三,企业选择在中国还是美国投资设厂,与企业销售策略有关。如果在华美资是市场获取型企业,即使面临高税率,企业也不会轻易离开;如果在华美资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产品销售市场主要针对美国市场,减税后,这部分企业可能会离开。

余南平指出,之前白宫还发布了特朗普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强调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希望通过一些战略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但这方面首先要搞清产生逆差的原因,逆差来源是由于中国承接了全球、特别是东亚的制造业配套枢纽的工作,这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体现,并不因为美方的诉求就能改造此价值链。“因此,经济竞争是存在的,甚至短期内可能压力会比较大,但并不能改变本质。想通过税改或"美国优先"来获得全球制造业优势,是很难的。因为制造业优势并非简单通过税改就可获得,而需要通过长期产业链的积累。美国在三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部分产业的全球资本流动已把产业链的主要生产部分移至全球。而制造业是以产业链为根据的,因此美国在政策上有一些推动,比如鼓励公司回国发展,但一个公司要搭建一个全球产业链或搭建本土产业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是税收角度难以避免的,有时需要人口红利,有时需要销售半径,有时需要全球市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表示,美国税改法案通过后,全球各国都会有资本流入美国,会扩大美国的投资空间,提升美国的全球竞争,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全球的产业链和生产链都会发生变化。但这对中国来说,可能反而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当资金大量流入美国时,中国可以对部分资金短缺的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或使用人民币计价,趁此调整对外经济关系,“中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贷款,一部分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国家化有点抵触,认为中国的竞争关系对其不利,但新兴市场是需要的。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沿着我们自己的设想去进行,但也要注意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到时会否发生金融危机。”

此外,陈凤英指出,中国也可借此时机进行税改,“我们要抓住机会改革,把国内的税和费真正理清,做到"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