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径山报告》: 如何设计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发布:2017-09-23 编辑:2017-09-23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中国外汇

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2017•径山报告》9月23日在杭州发布。《2017•径山报告》(下称《报告》)主题为“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开放”,报告对金融开放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出独立分析与主张。《报告》课题组齐聚了央行官员、IMF前官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学者等多位经济金融领域领军人物,首次就金融开放问题做了全面深度的研究。
对于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政策,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包括会否放宽对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制、进一步开放的时间表及路线图等。央行近期初步牵头拟定的金融市场开放一揽子计划是否会对相关问题作出明确安排,尚不得而知,但《报告》已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中国的境内机构,接受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相当于在金融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于金融稳定的含义与短期跨境资本完全不同。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具体而言,《报告》建议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放开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和独资寿险公司;取消对外资银行股东总资产的要求,取消对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最低开业年限要求,取消对合资证券公司中方股东必须有一家是证券公司的限制;不再通过牌照数量限制合资寿险公司发展,考虑给予独资寿险公司新的区域经营牌照,同时加快牌照发放的节奏,便利外资机构开展业务。
根据《报告》,上述关于解绑政策约束的措施应在短期内尽快落实,中期工作则应着力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如在完善“沪港通”、“深港通”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沪伦通”、“沪新通”等方式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最终实现股票市场的全面开放。
此外,中长期来看,应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完善中资机构“走出去”网络化布局。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进程。此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院管涛在公开演讲中指出,从货币互换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总体而言处在增加的状态,但一些机构设计的人民币全球化指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近来有所下降。根据中国官方统计,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比重,这些年的下降幅度达到20多个百分点。
对此,《报告》建议可考虑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计价结算,全面放开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