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归零记

发布:2017-09-14 编辑:2017-09-14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中国外汇》实习记者 任风远

近日,外汇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

央行连发《关于调整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的通知》两个文件,取消了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存放存款准备金,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自9月11日起从20%调整为零。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归零以后,

连续多日上涨的人民币也暂时“降了温”。

 

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央行向市场传达了什么样的信号?

如果意在防止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

那么人民币的上涨是不是要“急刹车”了?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小编就带您来了解一下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前世今生。

 

这个话题要追溯到两年前那个颇不平静的8月。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报价。此次调整之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一些投机行为开始伺机而动:因为开展远期售汇业务在当时几乎稳赚不赔,在套利冲动的驱使下,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额飙升至1-7月平均水平的3倍。

然而高风险总是与高收益相伴而来。如果将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可能会集中出现企业平仓亏损或者违约的情况,银行也会因此而承担巨大的风险。

为了抑制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有必要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外汇风险准备金应运而生。

2015年8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5年10月15日起,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冻结期1年,利率为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认为此举实际上是引入了托宾税的一种——无息风险准备金,其原理就是增加金融交易环节的成本,起到遏制和打击投机的作用。

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到底意味着多大的成本呢?华泰证券当时测算,2015年7月份的银行远期售汇签约额为1,951亿元人民币(318.93亿美元),按20%的风险准备金率计算,金融机构应缴存390亿元人民币,一年下来则应缴存4680亿元人民币。

此后不到一周,央行再次出手,于2015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涉及购汇行为的期权、货币掉期等业务也需要缴纳准备金。政策一出,堵住了之前借助各种衍生品逃避缴纳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路径。

随着外汇市场的逐步开放,2015年底我国进一步引入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民币购售业务境外参加行经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申请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后,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为了统一境内外机构的政策标准,2016年7月6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境外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购售业务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征缴主体扩展到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境外金融机构。此举打击了跨市场资金套利的情况,进一步修补了监管漏洞。

外汇风险准备金给银行带来了成本压力,客观上也提升了企业的购汇成本。对于投机者来说,套利空间被压缩,一时的投机冲动也重回平静。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为何选择现在重新归零呢?

时移世易,主要是现在外汇市场的情况不同于两年前了,而政策也要跟上形势的变化。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增强,近期屡破重要关口。7月份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26亿美元,连续第4个月保持顺差。如果说原来是企业集中购汇,现在则变成了集中结汇,当初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变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正如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11日在答记者问时所言,在市场环境已转向中性的情况下,有必要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而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使其相应回归中性。

因此,才有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归零政策的落地。

当然,与其说新政策落地,不如说是以前临时性政策的回调。回顾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一路走来,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从有到零,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市场的稳定发展。

不过外汇市场的微妙和精彩之处,就在于市场的灵敏,往往会对一些消息做出过度敏感的解读。9月11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归零政策正式执行,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有明显下行,其中在岸人民币单日贬值近1%。9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277,终结十一天连涨。9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下跌逾百个基点。

取消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可以降低外汇避险产品的成本,利好境内避险市场的发展。兴业研究测算,以2017年7月境内外汇市场成交量来看,远期售汇占比可能从当前的1.3%回升到3.7%,预计可带来约491亿美元外汇远期成交增量。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双向波动格局下,利用远期结售汇投机套利的难度是很大的,企业缺乏远期购汇意愿,因此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归零对于刺激远期售汇的作用估计不会很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此次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至零,不是通过汇率调控干预市场预期或者扩大汇率波幅,而是先理顺外汇供求关系,把原来对外汇市场的一些干预措施逐渐取消、暂停,因此可以被看做是广义汇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