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匮乏掣肘私人银行扩张

发布:2012-09-13 编辑:2012-09-13 来源: 上海金融报
今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近5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财富管理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法律法规的缺失、经营体制上的不健全及人才的短板,仍然是

今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近5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财富管理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法律法规的缺失、经营体制上的不健全及人才的短板,仍然是制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

中资私人银行迅猛发展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和中信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显示,自2007年以来,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各家银行开始加快私人银行体系建设。截至去年末,我国共有11家中资商业银行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

近期,不少城商行也纷纷开设各自的私人银行或相关营业部,进入私人银行市场。某城商行私人银行负责人表示,开拓私人银行这种高端业务主要是为了深度挖掘客户。同时,由于高净值客户更注意品牌和服务专业性,有利于银行品牌的打造。此外,这也是零售业务战略布局的需要。

此外,部分中资私人银行更是加大了二三线城市的布局。日前,中国银行系统内首家私人银行二级分行在东莞成立,中国银行广州私人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东莞之外,我行还计划在佛山、中山、珠海等其他重点二线城市加快布局,及时响应各地高端客户需求,带动广东省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并非第一家布局二线城市的机构。据了解,特别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招商银行此前已在东莞、佛山设立私人银行中心;建设银行更是在广东的从化、茂名、惠州、中山、珠海、东莞等多个二线城市开设了多家私人银行中心。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银行的举动正说明,部分二线城市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精英富裕人群,这一巨大的空间正等着国内私人银行去挖掘。

据介绍,目前已有16家中外资银行在22个城市开设了近200家私人银行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5万亿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私人银行市场。

人才匮乏问题突出庞大的高净值人群给私人银行发展带来无限广阔的空间,然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私人银行还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产品单一、分业经营体制上的限制和人才匮乏等问题极为突出。尤其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培养速度和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客户的增长速度,这是国内私人银行普遍存在的状况。

中国银行有关人士表示:“按照总行要求,每位私人银行家服务50位私人银行客户。”但这种1:50的配比在国内已算是领先。据另一家私人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我们银行要求若能合理地保证服务质量,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的配比目标是1:80,即一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服务于80位私人银行客户。但现在我行离这个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近两三年来有所改观。”

据了解,按照国外经验,一般一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服务大约30个客户,当然还要看管理的资产规模。而在国内,私人银行刚刚起步的头几年里,一位客户经理往往服务于100位甚至150位客户。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有两个瓶颈需要突破:一个是体制因素,私人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给客户带来价值增值,而银监会没有给予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牌照。另一个是人力资源瓶颈。中国私人银行客户发展很快,私人银行都是高端客户,他们具有很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是很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