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短期难实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26日在信诚基金2011年度金融书籍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短期难实现。虽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如果人民币欲在2020年达到全球第三大货币的地位,以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增长12%计算,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26日在信诚基金2011年度金融书籍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短期难实现。虽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如果人民币欲在2020年达到全球第三大货币的地位,以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增长12%计算,中国外汇市场需要61.5%的年均增长率,这有相当的困难;退一步而言,人民币要达到第五大货币的地位,中国外汇市场也每年要增长47.9%,这也是相当困难的。
张光平同时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贸易、股票交易、债券的总量等方面,中国基本都是全球前三名。但在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却排在20名左右。他预计,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2020年人民币可能达到10位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11月17日在第十三届高交会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欧美债务危机总体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机遇大于风险,中国应顺应趋势,逐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吴晓求认为,目前美债危机从短期来看,没有支付风险,但欧元区的不稳定,对全球的货币体系会带来负面的作用。美国国会提高了它的债务上限,可以通过发行美元来对冲支付风险。这样会使美元的长期信用遭到破坏。从长期来看,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也会有减值风险。
但同时,处于颓势的美元会给人民币留下发展空间。吴晓求主张中国应顺应趋势,抓住机遇,推进改革,逐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吴晓求进一步解释说,欧债危机确实存在风险,危机背后是欧元本身存在结构性缺陷的显现。如果欧债处理不好,会对世界货币体系造成影响。
吴晓求认为,欧元区不可能出现崩溃。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体化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唯一的可能是淘汰。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家淘汰出去,保持相对小的欧元区,这可能是一个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