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嫁祸人民币的逻辑错在哪?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前段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法案》。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关心汇率法案,原因在于这和美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失业以及财政赤字相关。汇率法案把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美国的实业问题挂钩,甚
前段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法案》。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关心汇率法案,原因在于这和美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失业以及财政赤字相关。汇率法案把人民币汇率问题和美国的实业问题挂钩,甚至和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挂钩,似乎这能解决美国的这两个最大的难题。
在分析人民币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时,通常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所占比重最大,如果人民币升值,就可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如果美国的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GDP就能增加,进而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减少财政赤字。这样的逻辑,表面上看,很符合经济学原理,但其实不然。在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每月经济谈”上,国经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为我们详尽分析了美国这一逻辑的错误所在。
汇率本身影响不了贸易顺差
美国方面认为,汇率是影响贸易顺差比较重要的因素,汇率升值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纠正贸易顺差的状况。对此,张永军指出,汇率本身影响不了贸易顺差。按照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做移项处理可以看到,顺差的变化跟储蓄投资的缺口有关。如果分别来看出口和进口,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为例,这会受美国需求和汇率的影响,还会受到两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进口同样也是这样,中国的进口当然是受中国国内需求的影响,美国的进口也受美国国内需求的影响,这与汇率有关系,还与产业结构有关系。
张永军认为,总得来看,汇率只是影响逆差的因素之一,根据大量实证和定性分析,汇率对贸易逆差的影响要小于双方国内需求和产业结构对贸易逆差的影响。如果双方的需求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盖过汇率的影响,即便人民币升值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见得会减少。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很多产品在美国都已经不生产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只不过造成了美国从墨西哥等国进口的增加,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不一定能减少,而且很可能不能减少。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在分析汇率和贸易逆差之间的关系时,不能忽略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贸易逆差占比与失业率呈反向变化
美国方面的逻辑的第二部分是贸易逆差减少,失业就会减少。从历史数据看,美国在1991年前后,贸易逆差占GDP比例非常小,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在此之前还出现过顺差,是不是美国的失业就消失了呢?显然不是。张永军指出,数据表明,美国的经常性贸易逆差占GDP的比例和失业率呈反向变化。
贸易逆差的减少可以是出口的增加,也可以是进口的减少。张永军认为,美国的就业能不能增加,实际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的国内生产确实是增加了,这时候增加就业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减少进口,还要看结构性因素。如果进口减少的是美国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产品,美国本土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产出可能是减少的,产出减少了对就业是负面影响,因此,并不是说进口减少了贸易赤字就减少了,贸易赤字减少了就业就增加了。
各个国家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原材料和零部件不可能都是本土生产。以iphone的生产为例,iphone使用的大部分是韩国、日本生产的存储器、零部件,而美国本土生产的不一定比这些国家的多,如果美国在这方面的进口少了,产量就少了,显然出口也就少了。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原产地统计方面的原因,比如iphone的生产,零部件大部分是从韩国、日本、台湾进口到中国大陆生产,通过加工贸易中国只赚取了很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却把出口算到中国头上,这样中国看起来顺差很大,但我们真正获取的收入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