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过分解读人民币“跌停” 中国不会乱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人民币兑美元周五(12月2日)收盘小幅上扬,截至收盘,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6.3603,这要远远高于早间央行设定的中间价6.3310,但仍低于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

        人民币兑美元周五(12月2日)收盘小幅上扬,截至收盘,美元/人民币询价系统收于6.3603,这要远远高于早间央行设定的中间价6.3310,但仍低于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6.3912。

       早间中国央行将美元/人民币中间价由周四6.3353调低至6.3310,即便这与周四询价收盘价6.3650明显低估,表明央行借中间价来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而交易商通常会根据中间价水平来揣摩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上的立场。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被调高43个基点,这也导致早间一开盘,周四询价收盘位迅速触及“跌停位”(央行规定中间价上下浮动0.5%即为跌停),但在中间价走高“指引”下,盘中人民币仍小幅走高,收盘仍较周四询价收盘价位收涨47个基点。

有分析指出,在当前如此强劲的购汇需求下,央行如果顺应市况将中间价定在6.36-6.37元附近,盘中询价成交就有可能向6.39元或6.40元迈近。这种略显贬值倾向的走势应该不是央行所乐于见到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境内人民币的"被动"上行令境内与香港市场的价差有所增大,是否会吸引更多套利盘入场值得关注。除此之外,因欧债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信贷趋近,欧洲大银行大幅减少对亚洲信贷,同时全球“缺钱”导致资金回流欧美,机构提前归还外币贷款,不仅仅欧洲,中国也出现美元流动性紧缺,这和10月外汇占款骤然下降相吻合。

不过我们也看到,央行举措也有些积极效应,暂时遏制了人民币进一步走贬。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3790/40元,略低于周四尾盘的人民币6.3820元,和在案人民币走势一致,虽然还有200个点左右差距。

当然这还不得不提的是,周三美联储联合六大央行联手提供流动性,中国也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为全球增添乐观情绪。美联储行动的本质是更低价的给欧洲输送“美元”,当然这是有利息回报,并且也有助于美国金融机构回收在欧洲风险敞口及美国经济的,同时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美元流动性紧张局面。

但考虑到欧债危机并不明朗的前景及全球经济悲观前景,全球信贷紧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彻底解冻,需要金融市场逐步修复和经济回暖,这也决定了年末明年初美元仍将相对于处于紧缺状态,人民币面临短期贬值压力。

但不能就此认为,人民币升值就此终结,人民币将面临“拐点”,甚至将此和中国经济“硬着落”之类的海外做空言论相联想。一则,中国经济本身仍然较为稳固,回顾08年危机后就在美元半年内大涨二成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处于盘整态势,并未出现大幅贬值,这与中国经济本身韧性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财政实力有关,中国经济倒不下来,人民币没有理由就此“变轨”;

二则,欧美经济步履蹒跚,中国在怎么不争气,中国经济也会好于欧美,考虑到资金的逐利性,一旦中国楼市调整的差不多,还有股市在底部趋稳、央行重启货币宽松大幕,中国仍是全球最具值得投资的场所,热钱再度低价进入,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笔者都怀疑,这是否某些海外机构借机制造低位买进的机会。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欧债危机导致信贷紧缩,但欧洲经济尤其德国经济总体仍较为强劲,欧洲虽然内部失衡严重,并和美国不同,欧洲对外部没有失衡。换句话说,欧洲内部有的钱多了,有的缺钱,有钱的不愿借给没钱的,因为没有信心、缺乏信任,这才是危机的现状。但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开口了,只要达成财政联盟,其他“好说”。因此欧洲的问题虽然坎坎坷坷,但不会出现太大意想不到的波澜。

而一旦全球经济总体并未如某些人担忧的严重恶化,同时全球流动性继续加大投放,这可能是又一波信贷狂潮,我们要担心的是长期恶性通胀,而非信贷紧缩,这种情况下,只会更多资金流入中国寻求高回报,人民币中长期升值趋势并未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