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连续5天跌停
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今年也已大幅贬值超过10%。专家认为,把人民币跌停归结于外资出逃,甚至是“做空”中国等原因,会陷入“自我恐吓”的误区
自11月30日,12月1日,2日,接连三天触及跌停之后,12月5日、6日,人民币兑美元在现货市场上再次触及“跌停线”。
12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早盘下跌,盘中下探至跌停,报6.3651,为连续第五个交易日触及跌停。
但奇怪的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却一直走高。
12月2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331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43个基点。前两日,人民币中间价分别上涨129个基点和105个基点,就在这两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在现货市场多次出现跌停情况,即跌幅达到0.5%。5日,央行暂停了连续提升中间价策略,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在6.3349元。
公价走高,现价跌停,这一反常现象已经引起市场关注。
接受《江苏商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国际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紧张,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同时,连续的下跌也导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减弱。而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热钱流出,专家认为短期资本流出只是暂时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跨境资本仍有巨大吸引力。
中间价与现货价背离
中间价是指对一国货币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目前这被称之为“在岸”货币交易,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仍由央行主导。
现货价是国际外汇市场每天外汇交易的价格,被称为“离岸”外汇交易市场。
通常,人民币兑美元的“现货价”,也就是“离岸”交易市场在快速升值通道当中,中间价也会随之升值。今年前10月,在现货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在逐渐升值,累计升值幅度达到5%。而相应的,中间价从今年年初以来,累计升值了4.59%。理论上,“中间价”与“现货价”呈现正相关性。
但12月这次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兑换,“中间价”与“现货价”却呈现出相反的关系,即人民币在现货市场上多次跌停,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却一直走高。
这一次巨大的反差被认为是“境外资金有出逃的可能性”以及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避险情绪推高美元
简单来说,汇率的涨跌是由交易市场上的供需所决定。外汇市场也同样遵循市场交易的价格规律,“买多价涨,买少价跌”。
人民币跌停,从市场供求上分析,就是供大于求的结果。
这一结果表明,人民币缺乏实际购买效应,并不是按照市场贸易支付供求所决定,无法形成较稳定的供求关系。目前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中国每天外汇交易4万亿元,但中国全年进出口贸易只有3万亿元,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也认为“人民币缺乏实际购买因素支撑,大多数是短期投机购买操作支撑”。
欧美国家经济疲弱,大规模外汇回流国内,也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之一。据央行数据统计,9月份,外汇占款出现下降,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新增外汇占款近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了248.92亿元。中金公司估计,10月份资本流出达到1800亿元。
大量回流国内的美元导致美元买盘因素逐渐增多,近期不断爆出外资机构减持中国概念股,抛售四大国有银行股,抛售在华房地产等事件被认为是外资撤回的种种迹象。买美元的人多了,相对应的,买人民币的人少了,还是根据供求因素,“买多价涨”原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就出现贬值。据了解,目前各银行外汇交易数据显示,买进美元的需求较大,多家银行的美元显示出净卖出,美元由于需求增多,对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涨,人民币兑美元不断下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出口下滑顺差收窄,10月中国贸易顺差已下降至170亿美元,去年同期是272亿美元,市场判断人民币升值动力减弱。
还有就是避险的需求,市场担心欧洲央行无法遏止欧债危机蔓延,急令热钱撤离亚洲,投向美元避险。
外资又在做空亚洲?
就在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小幅贬值走势引起高度关注之际,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今年以来却频现大幅贬值。
据悉,从四五月份开始,巴西的雷亚尔、印度的卢比,半年来贬值幅度都超过10%。
与上半年担心“热钱”、担心输入性通胀不同的是,从8月开始到现在,巴西已经3次下调利息,向市场输入流动性。以贸易市场的汇率价格计算,从5月至今,巴西雷亚尔7个月的时间贬值幅度达到14.6%。此外,印度、墨西哥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墨西哥银行最近对比索的贬值“大动干戈”,表示将再次采取向兑换市场拍卖外汇储备的干预性措施,以保证外汇市场充足的资金和正常运作。该措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启用。
新兴市场国家刚对付完升值引来的“热钱”,如今又在为贬值动用“粮草”。这是否预示1997年外资集体看空亚洲的情况将再次上演?
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流出只是暂时的,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对跨境资本仍有巨大吸引力。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看空中国经济蔚然成风,从中国概念股延伸到人民币,但人民币马其诺防线没有失守。中国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本项目尚未全面开放,此时大规模地战略做空人民币,成本极大,无法缓解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可能击垮中国经济。
她拿日元作了比较。击垮日元是在日本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后,日本急于让日元拥有国际地位,因此1985年日本政府怀着欣喜之情看着日元升值,所提出的升值幅度超过最大胆的预言家的想象。目前击垮人民币,不过是逼迫中国加速向内需经济转型,而刺破房地产泡沫与提振内需,正是此轮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抓手,是中国主动为之。
“国外资金跟随在中国调控政策背后走,而不是中国市场的指挥棒。”叶檀说,仅仅把人民币汇率跌停归结于外资出逃,甚至是“做空”中国等原因,也许会陷入“自我恐吓”的误区。
如何规避风险
随着中国出口顺差持续减少,经济学家们预测,人民币未来4个月内兑换美元的汇率走势将出现疲软。人民币贬值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对于持有美元债务的外贸公司来说,可能会在这轮贬值中蒙受损失。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外汇市场的套期保值等,来平滑活动,对冲损益。人民币明年出现整体贬值的可能性不大;在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保持坚挺,而美元又有望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业内人士建议称,对于没有用汇需求的企业和居民而言,尽量不要持有外汇资产;有用汇需求的居民,则可逢低买入部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