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欢迎人民币适时加入SDR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职务之后,斯特劳斯·卡恩于12月19日首次公开亮相,并将亮相时机选择在中国北京。在主题为“发展失衡,再辩改革”的第三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NAEC)上,卡恩与茅于轼、贺铿、刘伟、
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职务之后,斯特劳斯·卡恩于12月19日首次公开亮相,并将亮相时机选择在中国北京。在主题为“发展失衡,再辩改革”的第三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NAEC)上,卡恩与茅于轼、贺铿、刘伟、陈志武、李稻葵、秦晖等60位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共同探讨经济发展结构、人民币未来走势等热门话题,且明确提出了“中国应该介入欧债危机救援”的观点。
关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走势,是此次卡恩中国之行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卡恩则明确表示,在贸易结算量和估值市场化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欢迎人民币加入SDR的一揽子货币之中。
所谓SDR即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目前通用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和日元、英镑四种。“目前IMF当中的四种货币,美元、欧元和日元、英镑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其权重取决于一系列的指标。在未来当中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这一机制的话,一个比较重要的措施是要拓宽这一揽子货币的选择,我认为人民币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作为备选。”卡恩明确表示了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认可,他说,“我个人非常欢迎把人民币加入现在我们这个一揽子货币当中,当然这样做的话也有一些前提必须得到满足。这些前提有一些是比较常见的前提,比如说以人民币本身估值的贸易的结算量是多少等等。但是其中有一个条件特别重要,那就是人民币本身估值以市场估值为准。我也希望这一市场能够快速形成,而且我相信只要这点达到要求以后,人民币也会特别快地加入其中。”
卡恩印象:
低调亮相 谨慎作答
现年62岁的卡恩在辞去IMF总裁之前,曾被视为积极支持解决欧债问题的铁腕人物,被人们称为欧债危机中的“关键先生”。卡恩辞职后的首次亮相选在中国,情理之中的低调与谨慎的态度成为卡恩本轮亮相的核心特色。
上午9:15,经济学家论坛正式开场之前,卡恩在十来位保安人员和助手的陪同下来到现场头排落座。从8点多就进入会场等候的中外媒体立即蜂拥而上,闪光灯闪烁不断,卡恩则用左手掩面,低头不语,在空旷的会场坐席中显得有些尴尬。随行的保安人员则对卡恩周围1米左右的地方进行隔离,阻止所有媒体记者近身。大约5分钟后,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坐到卡恩旁边的座位,两位老朋友低声畅谈。本报记者上前对卡恩进行了简单问候,听到母语问候,卡恩显得很高兴,随后众多媒体再度蜂拥而来,卡恩便重回低调姿态,向记者们摆手示意不愿接受采访,并转而继续与李稻葵低声交谈。
首场论坛上,会务组安排了李稻葵对卡恩进行一对一专访。以“锐思想”出位的李稻葵不负众望,接连抛出一系列犀利问题,包括欧债危机到底能持续多久?如果当了法国总统打算做什么?SDR是否存在不公平?卡恩则一一谨慎作答。
18:30,卡恩在闭幕晚宴再次亮相。在现场逗留了十几分钟,卡恩与主办方轻松交谈,随后悄然离场。离场前,卡恩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中国能听到母语非常高兴,而他对中国的好印象的一如既往也是他选择在中国首次亮相的原因之一。
尽管各界对于卡恩此次中国行有着各种猜想,甚至有人评说卡恩只是出于淘金目的而选择来中国。但不管怎样,卡恩的到来以及他对中国经济的充分肯定的确无声地印证了人们对2012年中国经济的乐观前景。
李稻葵、陈淮岁末谈楼市
日前举行的第三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NAEC)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均对楼市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李稻葵:成交量比房价更关键
与限购令同样受到市场关注的各地调控房价目标政策成为眼下年底的“众矢之的”,在当天论坛对话结束后,记者与李稻葵教授交流了对此政策的看法,他表示,真正让楼市动摇的力量是成交量的下跌,而不是房价。
“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房价,但实际上真正让开发商们吃不消的,是成交量的下降。”李稻葵认为目前各界对于房价的过度关注其实是放错了焦点,“成交量的逐步恢复是楼市回暖的关键,但这个过程一定是要逐步进行的。”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周全国被监测的35个城市中,29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占比超过八成,且有11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
李稻葵明确表示,楼市的房价不会崩盘,“因为这是政策调控而不是市场调控,政府是希望楼市逐步平稳过渡,假如市场真的出现崩盘,那么政策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眼下楼市过渡政策之后的真正目标,李稻葵认为,“应该达成一种市场和政策双轨并行的局面,也就是说,既要有政府的福利供给,也要有市场化的供给。”李稻葵认为,目前对于市场健康模式的关注仍过少。
李稻葵还表示,“(对于调控效果)2011年已经有了苗头,但2012年才是关键,市场效果取决于能否逐步落实结构调整。同时,2012年还会出台一批新的政策。”
陈淮:看好楼市长线刚需
“未来中国20年,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还不够辉煌吗?”陈淮表示,地产还要辉煌20年不等于房价再涨20年,但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楼市未来长线依旧看好。
陈淮强调,“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不放松’三个字已经表明对政策充分肯定。”对于“不放松”的含义,陈淮也给出了四方面的解释。
首先是“配合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宏观调控不放松,“明年维护国民经济稳定的宏观政策需要房地产市场,就得服从,(不管)卖得出或卖不出房子,如果发生较大通胀,该升息还得要升息。”
第二个“不放松”,陈淮强调了要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放松。他说,“我们已经走过了严重的房荒的时候,但还有一部分住房严重困难的群体,希望在3-5年时间内把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打牢固,这个政策要‘不放松’。”
第三个“不放松”,就是要将恐慌性需求、过度占有资源需求、为卖而买的需求、奢侈性的需求等不健康、不正常的需求挤出市场的政策不放松地执行下去。陈淮强调,要“把那些并不真实的需求或者在时间配置上不合理的需求调整到合理状态的政策不放松。”陈淮明确地表示出楼市仍有大量刚需基础,也对楼市未来长线发展表现出乐观情绪。“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是累计需求和累计供给之间的关系。所以房地产市场在8-10年内的需求可能是不均衡的,其中某几年需求集中、某几年是低谷,但8-10年间的需求总量是个常数。这与股市和其他消费品市场都不一样。”
第四个“不放松”,则是地方政府问责制的不放松,即地方政府对稳定房价的责任。年初就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稳定房价控制目标、对建设保障房做出承诺以及对城市房价稳定负有责任,这些政策也需要不放松。
陈淮认为:“所谓房地产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这四个‘不放松’,而这‘不放松’三个字已经回答了对2011年的判断和2012年的走势,三个字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