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为应付美元陷阱?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预测,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提供者,或许不出十年,中国就能做到这一点。然而,中国的经济奇迹并不像这一切所显示的那么神奇。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与其说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预测,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提供者,或许不出十年,中国就能做到这一点。然而,中国的经济奇迹并不像这一切所显示的那么神奇。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与其说标志着中国崛起,不如说是一种被动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人民币地位上升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总额达到1460亿美元,而一年前的数字几乎为零。香港人民币存款即将突破970亿美元,自2008年以来增长了10倍以上。   然而,人民币地位上升的原因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2008年后中国对所谓“美元陷阱”的反感说起。截至雷曼兄弟破产时,中国总共持有价值1.5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资产,当中包括持有大约7%的美国“机构债券”。这类债券由与政府有关系的放贷机构发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就是其中最大的两家。而“两房”的失败,说明中国在这些投资上有蒙受重大损失的风险。   同样,后雷曼时代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各地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锐减,致使中国经济增长在2009年初跌入谷底。于是中国领导人再次得出结论:他们正在很不妥当地依赖于外国、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