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防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发布:2012-09-07 10:41 来源: 金融时报
今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根据形势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

今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根据形势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很多业内专家认为,宏观政策调整为“稳增长”,并指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意味着这些领域将成为信贷资金重点扶持的对象。

不过,配合“稳增长”政策加大对一些重点、过硬项目的支持力度,并不意味着银行会放松对平台贷款的风险防控。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记者,商业银行以营利为目的,贷款原则上将以审慎严谨为主,在落实政府政策的同时必然会注重风险控制。因此,不必担心“稳增长”政策会带来平台贷款的大幅增加。而且从目前已经掌握的数据看,平台贷款的不良率并没有上升。在中国经济已跌破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对重大在建续建工程、涉及“稳增长”重点项目的融资平台给予一定程度融资支持,有利于避免造成资金断流,保证后续资金投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文兵则认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化解风险的能力,缓解地方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资金紧张的问题,对更好地解决融资平台存量贷款问题有一定促进作用。

据介绍,为化解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银行业当前正在按照银监会的最新监管要求,重点着眼于“集中到期风险、违规退出风险、平台重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交叉传染风险、期限趋长风险、押品质价风险、定性不准风险”等八类风险,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原则,严格执行分类管理标准,做好即期贷款的监控,积极处置存量贷款中的潜在问题,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投放、继续监管退出平台类名单的贷款风险,并对平台贷款中的违规责任追究查处。

许文兵认为,在平台贷款清理整顿基本结束后,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有所转移,在继续严格控制贷款新增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工作。在多方介入的情况下,具有较强政府支持的单发性平台贷款违约风险相对可控,不会对银行造成实质性损失。

此外,即将重启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化解平台贷款风险提供了新思路。今年5月中旬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称,鼓励金融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多元化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内专家认为,此举将为持有平台贷款近10万亿元的银行业开辟一条分散、缓释风险的新渠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整体而言,我国各级政府的债务规模可控,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稳固,政府类债务总体可控。但综合考虑各类隐形债务和担保责任后,部分地区的地方债务在按期偿还债务的流动性安排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

总之,平台贷款总体风险可控也成为各方共识。但房地产市场调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对平台偿债能力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付兵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尤须关注上述因素带来的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多以土地作为抵押,所以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实际上是一对“连理枝”。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时间长、政策工具多、执行力度强,对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和住房销售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当前不动产价格处于波动的时期,相关抵押物的风险缓释和损失补偿能力均有所减弱。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可借目前土地市场趋冷,土地使用权价格走低,地方政府捂地惜售的机会,加大以政府现有在手土地对存量贷款的增信力度。

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已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因此受到限制。业内专家建议,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做实做大地方财政收入,并让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支出相挂钩,是解决当前困难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则应形成平台资金多元化补充渠道。

为了提振经济,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通过平台获取新增建设资金仍是许多地方政府的优先选择,未来平台或类平台的新增融资需求或许还将不断涌现。因此,防控平台贷款风险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