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资本项目司司长郭松就外汇管理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2014-09-25 编辑:2014-09-25 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新闻发布会上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资本项目司司长郭松还就资本项目可兑换、8月份外汇占款、RQFII的使用情况及沪港通资金流出入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关于资本项目开放顺序的问题,我们国家一直有整个金融改革顺序的问题,在利率汇率没有放开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开放还应该谨慎,从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来看,放开本国银行和本国企业的外币负债,事实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100个子项目里最有风险的一项,我们知道今年上半年因为人民币单项升值利息被打破,很多国内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承受了很大的汇兑损失,有些企业甚至上10亿的汇兑损失,我想请问一下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本国企业外币负债的政策考量,对于整个资本项目开放顺序是怎样的考虑?

[郭松]: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资本项目开放或者是说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按照风险划分的,比如说直接投资我们相对来说放得比较宽,目前基本上实现了跨境的直接投资项(FDI和ODI项)下实现了基本可兑换,仅保留登记手续。

对于证券投资和外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外债领域基本上采取了额度管理的框架,具体又分两大类,一是对银行实行的额度管理,每年对外的外币负债有一个规模的限制。二是对中资企业借外债目前来说限制更严格,除个别试点外基本上不允许,对外商投资企业采取投注差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外商投资企业借外债比较自由一点。我理解你的问题还涉及到外债风险,我们更关注的是国家总体的外债风险,而不是说具体某一家企业的外债风险。企业外债风险除了自身偿债能力的因素以外,更多是靠避险工具解决汇率风险问题,企业借债币种选择,还受汇率利率因素影响。宏观层面我们公布了一季度的外债数据,马上要公布二季度的数据了,一季度数据里我们外币外债一共8838亿美元,我们有将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各种衡量风险的指标来说,从支付层面来说风险可控。当然不可避免个别企业仍然存在外债风险,希望企业更多地研究采用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

[记者]:8月份外汇占款异常,有人说是资本加速流出阶段性的,咱们政策方面怎么应对?

[郭松]:从8月份相关数据应该可以看得到,总体上的资本流出入是基本平衡的。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外币存款增加154亿美元,而外币贷款减少了33亿美元,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目前汇率、利率等市场条件下,市场主体更多地采取了这样一种资金摆布方式,而不能简单地说资金流出入多了或少了,这也正反映了市场主体自主支配外汇的权利扩大,外贸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何时收付汇、何时结购汇,使用自有资金还是贷款。

[记者]:请介绍一下RQFII的使用情况,外汇局是否有扩大RQFII额度的计划?

[郭松]:RQFII引进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截至8月末,RQFII已经批了2786亿元人民币的额度,目前除香港地区外,其他如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地区RQFII审批工作刚刚启动,尚不存在额度不够问题。截止到8月末,香港地区2700亿人民币总额度已经分配出去了2653亿,剩余额度的确有限,目前我们正在跟其他部门合作研究相关问题。

[记者]:沪港通启动在即,大家比较关注两个市场的套利还有制度套利,这种套利带来的资金的流进、流出的风险,你们认为是可控的吗?还有下一步有人提出深港通,请问外汇局什么态度?

[郭松]:资金到底北上还是南下多,要看未来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对A股感兴趣还是对港股感兴趣,目前还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关于是不是套利,如果有差价,有一个机制能够把这个差价套平,这是比较充分的市场化的特点,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不要把所有的套利都变成坏的概念。资金套利会不会出现?一定会出现,因为毕竟有些A股便宜H股贵,有些H股便宜A股贵,这是难以避免的。

至于说制度套利,尽管两地存在交易时间、交易日与涨跌幅限制不同等制度差异,我们认为沪港通交易机制的套利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沪港通应该是很好的制度,也是我们整个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外汇局积极支持这个制度的设计和未来的进展。至于深港通问题目前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提供。

[王允贵]:刚才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句,第一个关于沪港通和港沪通,中央总体安排是总量匹配的。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沪港通和港沪通资金总盘子基本一样,所以总量上相关部门做了充分的设计,不存在资金重大不匹配的问题。第二个从政策设计上,沪港通和港沪通都是封闭的管道运行,不存在对跨境资金流动重大的影响。如果一笔资金买了一个市场的股票,卖出股票后也只能取回资金,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