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问题

发布:2014-07-29 10:17 来源: 商务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1月9日召开“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4年1月9日召开“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周柳军、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仇光玲、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非常快,但按比重来说相对于中国的货物贸易还是有很大的潜力。也有人说中国是货物贸易的大国,服务贸易的小国,请问姚主任,您对此有何评价?请您介绍一下关于服务贸易协定最新的进展情况。

姚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中密切联系的两种不同形式。货物贸易是以货物实物的方式存在的,是可以储存的;服务贸易的不同,在于它的不可储存性,且常常依附于货物贸易。去年我们国家货物贸易预计超过4万亿美元,约在4.14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只有5200亿美元左右,大概是货物贸易的1/8。应当说我们的货物贸易已经居于全球比较领先的地位,份额超过11%,前年还是第二位。服务贸易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了5.6%,居于第三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和货物贸易比起来,服务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竞争力。我们的服务贸易中,比重比较大的还是传统服务业,比如旅游、运输,这两项加在一起占到了56%;而新兴的一些服务贸易还在成长的过程中,包括专业服务。二是在货物贸易方面,有较大规模的顺差,而在服务贸易方面逆差规模不小,2013年逆差是1100亿美元左右。三是比重还偏低。从全球看,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大概在20%,发达国家基本上还高于这个比重;而我们只占到9%—10%,增长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特别是服务贸易,会增加货物贸易的附加值。现在全球正在研究国际贸易新的统计概念,就是以增加值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概念。服务贸易将在提升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怎么样促进下一步的服务贸易发展?重点有三条:一是扩大开放。货物贸易发展的过程提示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增强服务产业的竞争力。服务业的开放也会伴随着我国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并结合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伴随着与有关国家的FTA商谈而进一步扩大。总之,我们会按照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有序地开放服务业。二是促进。我国的服务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还比较弱,需要有政策的促进和支持。三是继续扩大我国国内消费。内需的增长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潜力和动力。

关于服务贸易协定谈判,去年9月30日,我国正式向TISA谈判参与方通报了中方参加谈判的决定。中方在通报中明确表示,中国将积极地、建设性地平等参与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这段时间以来,有关方面表示了积极的态度,欢迎中国方面的参与。我们会继续保持与谈判参与方密切的沟通。

新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请问服务贸易在参与培育竞争新优势当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二是刚才仇光玲司长提到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要有序开放,今年会研究制定一个时间表,请问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实施步骤?

周柳军:我先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认为,服务贸易在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过程中,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扮演积极的角色。具体来讲,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推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将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消耗大量能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技术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服务贸易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举个例子:原来中国是做一般来料加工、生产制造品,也就是“蓝领加产品”的模式;而近两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很快,这是依靠高端人才做数据处理、业务流程研发等服务,是“人脑加电脑”的模式。因而服务贸易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服务业的竞争,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竞争。

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支持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刚才姚坚主任已经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现在是货物贸易大国,出口世界排名第一。而在从货物贸易大国向强国的提升过程中,服务贸易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举个例子,像运输、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为货物贸易总量提升、质量提高、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中国也要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特别是服务业全球转移的机遇,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服务贸易在中国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这个过程中,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总而言之,在培育新优势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潜力和空间都是巨大的。

仇光玲: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今年商务部将继续推进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研究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会同国家的行业主管部门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扩大经营性养老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及电视购物等无店铺的销售业务的开放;积极地推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进一步研究文化领域扩大开放的问题;推动落实CEPA经营性培训机构的开放政策;进一步下放服务业外资审批事项。二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房地产备案,做好动态监管和分析工作。三是优化行政管理的环节,切实减少外商投资的管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改革外商投资审批管理。按照《决定》明确的“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原则,做好商务部门外资管理改革以及上市登记、外汇管理等环节改革的衔接工作。

中央广播电台记者:请问顾军主任,刚才提到上海方面的主要经验是形成了三大公共服务平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当初为什么设立这三个平台?在具体的实践中,它是如何操作和发挥作用的?

顾军:当时设立这三个平台主要是需求导向。以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为例。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悠久灿烂,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认识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中国,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语言服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切换,而是怎样用国外受众能理解的方式来诠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各方面研究沟通,我们发现,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间的语言服务是关键,所以在这样一个有普遍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建立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平台。

在这三个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怎样推动某个领域市场体系的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公共服务平台体现的就是配置资源的作用,因为无论哪一个平台,都集聚了大量供需双方的资源信息,同时也汇聚了产业链上的专业服务要素,实际是通过平台的整合作用,形成某个领域的产业生态。在推动过程中,重点关注三个“化”的发展:一是推动专业化发展。以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为例,大家知道,中医药博大精深,如何将现代的检测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完美结合,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平台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二是推动信息化应用。大家可能认为,语言服务一定是面对面,但在不远的将来,语言服务可能不需要面对面,我们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就可以享受到即时、高水准的语言服务。目前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平台正在做这面的研究工作。三是推动国际化合作。比如:服务外包交易促进平台正积极与境外同行合作,帮助境外服务外包需求与境内优秀接包企业快速对接。再比如,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也在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拓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渠道。当然,三个平台还在摸索过程中,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节日市场的问题。马上春节临近,目前商务部的监测显示节前市场平稳。能不能介绍一下详细的情况?另外我们了解到,之前商务部向新疆等地投放了一些中央的储备牛羊肉。除此之外,在稳定价格、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咱们还有什么样的举措?

姚坚:关于市场的问题,也是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也有这方面的工作内容,相关的机制建设也是很强的,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春节临近,保障节日市场平稳运行和有效供应,也是商务部当前的工作重点。刚才你讲到关于市场价格的问题,我们有食用农产品的监测报告体系。这个体系的监测反映,节日之前这段时间,市场总体的商品价格是基本稳定的,部分品种价格有所上升。我看了具体的数字,比如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5日的粮食的价格稳中微涨,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牛羊肉的价格高位运行,鸡蛋的价格有所上涨;我们监测的18种蔬菜的价格比前一周微涨了2.9%,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所以,总的判断是市场供应总体平稳,部分品种的价格有小幅上涨。

节日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价格波动的因素。为了保障节日市场的供应稳定和品种的充足,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市场监测。信息是第一位的,这段时间到春节的工作日期间,我们都会采取节日市场每日的监测制度,监测市场的供应情况和价格的走势。这样能够加强分析和预警,及时发布信息,引导生产、消费、流通,保障市场的供应。第二,做好节日市场的供应工作安排。刚才你讲到储备,此外我们还会加强产区和销区的衔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方是重要的蔬菜产地,要能够及时联系产区和销区,确保市场供应。第三,发挥大企业的作用,保障市场供应。

对于重点商品,要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测和保障。刚才讲到有关储备牛羊肉的投放。牛羊肉价格偏高,我们向市场进行了储备投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进口也是调节国内市场重要的因素,所以这段时间牛羊肉商品的进口到货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初步统计,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牛羊肉进口会增长38%左右,能够保证市场平稳运行。我们计划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储备投放,使大家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节日市场供应。

国际商报记者:刚才讲到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而近期上海自由贸易区也加大了对资信调查、电信增值等方面的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水平。请问顾军主任,这方面的开放,对上海发展服务贸易来说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上海方面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上海服务的品牌?

顾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各个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六大领域的23项改革开放的措施大部分已经落地,其他的措施正在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加快落地过程。

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有两个契合:一是契合了国际贸易投资的新趋势。从上海的外资引进情况来看,这两年80%以上是服务业外资。二是契合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特征。

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一方面能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同时也带来了各类主体的快速集聚。要素流动和主体集聚必然带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一些制度安排,将有力促进包括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等服务贸易模式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上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集聚各类中高端人才,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中国的服务品牌,也就是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新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将按照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部署,有序推动上海自贸区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的开放必然对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直接而深刻的挑战,特别是从对原来的有形货物监管转向对无形服务的管理。自贸区建设不仅关注开放,也关注企业进入后如何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这将直接推动政府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服务业开放将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从政府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角度来说,应当考虑着力点在哪里。刚才,周司长从商务部角度阐述了下一步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工作考虑,我们将认真学习,结合上海的特点认真研究,推动上海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周司长。刚才在培育商务新优势中介绍了培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意义,包括人脑加电脑的服务外包行业。我重点问一下,2014年商务部对服务外包行业有哪些进一步的推动措施?

周柳军:新的一年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外包的支持促进力度。具体的工作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我们要总结这几年来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摸索规律,抓紧启动和做好 “十三五”期间服务外包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结构、重点、方向、市场等方面统筹谋划,使新一轮的服务外包发展能够在较高起点上取得新的快速发展。

二是推动政策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也就是国办函[2013]33号文,加快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尽快推动出台服务外包领域所得税政策;同时,还要把基层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三是营造良好环境。编制好每年一度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指导行业发展;发挥服务外包的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企业接包能力评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规范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健全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完善初级人才标准;完善与服务外包特点相适应的外汇和通关等贸易便利化措施。四是强化基础工作,包括开展示范城市的综合评价,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统计、监测、理论研究等。五是开拓国际市场。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国际外包主要由国际市场的需求决定,所以市场要多元化。市场开拓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在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人才优势、环境优势、基础优势等感到自信的同时,还要花力气拓展一些潜在的发包国家,开拓潜在市场。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要开拓新兴市场,使国际离岸外包的规模更大,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同时,做好在岸外包和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工作。

以上这些措施要落到实处,除了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外,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关心、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各位媒体朋友更多关注像服务外包这样的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因为它不仅涉及大学生就业,涉及整个高端服务行业的提升,也涉及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服务的品牌。这两年各地在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批非常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希望大家多多宣传和报道。

法新社记者:关于文化出口领域,刚才周司长提到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从财政支持、营业税、所得税优惠、金融扶持等角度出台了促进文化出口的支持政策。我想问一下具体的力度有多大?有没有去年的数字可以分享?刚才顾主任提到要在上海自贸区重点聚焦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请问贸易基地现在计划的规模会有多大,主要会进行哪些文化产品的交易,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可以介绍?外资的问题,不知道仇司长有没有获得全年外商投资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

仇光玲:全年外商投资数据要等到后天,现在只有1—11月的。

周柳军: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文化贸易方面所做的工作。这几年在中宣部等部门的牵头协调下,商务部从职能出发,发挥促进协调作用,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了文化贸易工作机制。我们与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建立了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相关工作部际联系机制,发挥部门合力,推动文化贸易做大做好。这项机制在确定年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确定支持方式、支持方向,引导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从2007年开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根据这个指导目录,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近两年要认定一批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前已认定了三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011—2012年度,认定了重点企业485家,重点项目108个。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200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利用财政、金融、便利化等综合性促进手段,来支持文化贸易企业发展。其中既有对企业扶持的共性措施,也有针对文化企业特殊的政策,每个年度认定,认定完之后做重点的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在处在培育期的,但又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文化项目。像山西的剪纸,这两年文化出口增长非常快。我们各地都有类似这样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底蕴,又与现代的文化载体相结合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得到了支持和帮助。

三是搭建贸易促进平台。2007年以来,商务部积极参与主办深圳文博会等展会,同时借助京交会平台,举办文化贸易展区和论坛;利用非商业性境外办展资金,组织国内企业参加日本东京电玩展、德国科隆游戏展等,推动文化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为文化企业搭建出口信息平台;组织各类文化贸易培训班,培养文化贸易人才队伍。

四是建立了文化贸易的统计制度。

顾军:我做个简单补充。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是2008年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文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使外高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出海口;二是促进优秀的外国文化从外高桥登陆中国,实际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和会聚。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建立后,在文化贸易开拓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比如,文化版权的交易,优秀艺术品的保税仓储和拍卖,优秀文化曲目的境外演出,中国优秀图书的境外出版发行等。从2008年到现在,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会为文化贸易基地的发展带来强劲助推力。各类文化贸易主体的集聚,将使整个文化贸易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此外,本土文化贸易主体“走出去”的渠道也将进一步畅通,这将为中国文化大发展带来正能量。百闻不如一见,我自己曾去过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三次,每次都受到新的启迪。在此也欢迎各位新闻界朋友到外高桥文化贸易基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