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发布:2014-07-16 11:16 来源: 商务部
2014年7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4年1—6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一、 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商务部对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监测显示,1—6月销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比1—5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新型业态快速增长。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网络购物同比增长29.9%,增速比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高出23、24.6和25.8个百分点。

二是绿色环保消费稳步增长。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变频空调销售量增长18.7%。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2.2倍。

三是文体、通讯消费增加。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体育娱乐、文化办公用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9%和3.5%,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3.1和5.4个百分点,其中,健身器材销售额增长9.6%。上半年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8%,比上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

四是家电、汽车销售增速放缓。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6.2百分点,其中5月、6月销售分别增长7.4%和7.8%,呈低位趋稳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乘用车销售量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2.6个百分点。

五是消费价格基本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上涨2.3%,比上月放缓0.2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6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6%,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牛奶、牛肉、鸡蛋同比分别上涨9.5%、7.2%和6.4%;猪肉、豆油同比分别下降3.7%和3.9%。

 

二、 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14年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6.5万亿元人民币,下降1.2%;进口5.9万亿元人民币,下降0.6%;贸易顺差6306.1亿元人民币,下降6.5%。按美元计,1—6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0208.6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10618.6亿美元,增长0.9%;进口9590亿美元,增长1.5%;贸易顺差1028.7亿美元,下降5.1%。6月当月外贸进出口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和进口均呈正增长。按美元计,6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20.1亿美元,增长6.4%。其中出口1867.9亿美元,增长7.2%;进口1552.2亿美元,增长5.5%;贸易顺差315.6亿美元,增长15.8%。

二是高基数因素影响减弱,进出口增幅进一步扩大。受去年高基数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前4 个月),今年前4个月中,2月、3月当月进出口均处于负增长,降幅分别为4.9%和9%。4月份开始,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并逐月扩大,4—6月分别为0.8%、3%和6.4%。

三是与发达市场贸易保持增长,对港贸易恢复增长。6月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贸易分别增长13.4%、4.8%和3.2%,分别高于当月全国外贸增速12.2、3.6和2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和美国贸易增速与前5个月基本持平,对日贸易增速比5月份提高了2.8个百分点。对港贸易增长5.8%,连续5个月下降后恢复增长。与新兴经济体贸易涨跌不一,其中与东盟、印度、南非贸易分别增长10.9%、9.6%、5.8%,与俄罗斯和巴西贸易分别下降2.3%和3.3%。

四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小幅回落。6月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025.2亿美元和506.7亿美元,分别增长5.1%和3.3%,均比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0.5亿美元,增长5.7%,比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五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加快,加工贸易进口恢复增长。6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1872.9亿美元,增长5.7%,比5月份增加3.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086.8亿美元,增长5.8%。其中出口678.7亿美元,增长1%;进口408.1亿美元,增速由5月份的-1.2%提高至15.3%。

六是国有和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加快,外资企业增速走低。6月份,国有和民营企业分别出口214.7亿美元和818.6亿美元,增速分别由5月份的0.7%和13.2%提高到3.6%和16%。外资企业出口834.6亿美元,增速由5月份的3.2%降至0.6%。

 

三、 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2014年上半年,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0973家,同比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3.3亿美元(折合38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4.2亿美元(折合88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上半年吸收外资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2014年1—6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6%。其中分销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达到46.9亿美元。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亿美元,同比下降0.2%,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8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较大,分别为37.4亿美元、24.2亿美元和17.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2%、8.49%、30.8%。

二是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4年1—6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中国香港和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合计投入595.3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增幅1.7个百分点。其中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分别为28亿美元和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6%和76.4%;日本对华投资24亿美元,同比下降48.8%;美国对华投资17.4亿美元,同比下降4.6%;欧盟对华投资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1.2%;东盟对华投资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9.2%。

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2014年1—6月,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6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亿美元,同比增长9.6%;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亿美元,同比下降11.5%。1—6月,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9.6%、7.4%。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今年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322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投资433.4亿美元(折合266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截至6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690亿美元(折合34928.6亿元人民币)。

1—6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288.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6.5%,占比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对中国香港的投资同比下降29.3%;对欧盟、俄罗斯的投资分别增长221.7%、109.5%;对东盟投资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对美国投资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对澳大利亚投资16.9亿美元,同比增长8.3%。

对外承包工程。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15.8亿美元(折合37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新签合同额810.4亿美元(折合497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2个(上年同期325个,减少23个),合计650.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168个,同比减少20个。

6月当月完成营业额146.8亿美元(折合9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新签合同额276.8亿美元(折合16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

对外劳务合作。今年1—6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25.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12.4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3.1万人。6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3.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6.5万人。

6月当月派出各类人员5.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人。

 

五、关于服务外包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据商务部服贸司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87507份,合同金额5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执行金额372.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0%;执行金额25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1%。

上半年服务外包有以下特点:

一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购买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2014年上半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60.8亿美元、35.4亿美元、34.8亿美元和26.8亿美元,分别占执行总额的24.0%、14.0%、13.7%和10.6%。

二是示范城市产业集聚作用突出。2014年上半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签订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执行金额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2.2%。离岸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占全国的91.4%和90.7%,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和引导作用突出。

三是服务外包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32.4万人,其中大学生22.8万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6277家,从业人员568.6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78.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6%。

四是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地位。2014年上半年,我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占比分别为53.3%、32.9%和13.8%,信息技术外包(ITO)仍占主导地位。知识产权研究、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等知识流程外包业务增长迅速。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2014年上半年我国商务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中国日报记者:关于外贸的情况,大家都很关注。根据上半年的情况,下半年外贸的形势会怎么样,以及全年7.5%的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另外有些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已经接近美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贸还有哪些新的优势?

沈丹阳:从今年以来外贸运行的情况看,由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激励效应逐步显现,也由于发达国家市场主要需求回升,去年高基数不可比的因素正在逐步削减(去年前4个月对个别地区贸易的异常增长的高基数使得今年上半年前4个月的外贸增长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动)。因此,从我们最近在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从商务部对20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情况看,尽管影响外贸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外需、成本、贸易摩擦的因素等等,根据企业的反映,还是有很多担忧的),但是,总体判断,出口企业的信心在持续增强,出口形势逐月好转。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情况看,都说明出口企业现在对增长还是很有信心的。因此,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将会明显回升,全年增速将会呈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如果剔除由于去年年初贸易的异常增长所导致的过高基数的因素,全年7.5%左右外贸增长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关于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些国外的咨询公司说,中国外贸竞争已经不再有优势,特别是价格方面、成本方面的优势已经基本到底了。我们的看法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出口产品传统优势是有所弱化,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新的优势。我们现在一方面要发挥原有的有利的条件,一方面要增创新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条件和优势仍然具有竞争力:

第一,我国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比如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善、人力素质较高,中国人的勤奋聪明、中国人培训以后的高素质等,这些方面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我国产业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是结构性互补,相当长时间内这个情况我想是不会改变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竞争优势,我们要有信心。

第二,我们已经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我国的通讯、电力、轨道交通等大型成套设备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在价格、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金融危机以来,我刚才说到的几个产品或者几个产业的出口,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速。比如华为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讯设备供应商,拥有自己的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也在增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年均增速高于外贸出口18.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市场主体。我们之所以有信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外贸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并且活力在不断显现。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很难想象我们的外贸会有今天。

第三,非常重要的保障性的因素,就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工作。近几年,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既立足当前要稳定外贸增长,又着眼长远优化外贸结构。这个文件的执行也会有利于我国外贸竞争创造新的优势。

 

环球时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数据显示,今年1—6月,日本、美国、东盟、欧盟这几个主要市场对中国的投资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是什么?另外,韩国和英国的对华投资增长很大,原因是什么?第二,美国媒体最近刊文称在华跨国公司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有美国公司高管认为,中国政府更偏向于国内企业,竞争环境对外企不利。您对此怎么看?

沈丹阳:就像刚才讲的外贸问题一样,上半年有关利用外资的情况也有一些变化。有些媒体认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所谓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言下之意,中国利用外资现在已不再具有竞争力了。但是我们不这么看。可能会有某几家企业讲,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些竞争,比过去艰难一些,但个别企业局部的情况不足以说明全面的趋势。这种说法我们认为是缺乏足够依据的,是站不住脚的。还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更侧重于民营企业、国内企业,对外资企业不那么重视。实际上,一直以来,包括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以后,中国政府一再重申中国对各类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充满商机。为什么这么讲?从政策层面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振了外商投资企业长期投资中国的信心。从市场竞争的层面来看,尽管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确实信心有些不足,但是数据表明,多数的外资企业还是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商机。

一些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投资下降,比如上半年美国、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但是也有很多国家对华投资是增长的。仅就美国的数据来说,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实际投资确实是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这应该是一种短期的数据波动。这种波动是正常的。对于跨国直接投资的态势,我们历来主张,应该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进行观察。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某一个阶段、某几个月突然出现一个数据很高的增长,或者数据下降,往往是因为有时候出现几个项目金额比较大的变动。所以出现这种波动不能仅就一两个月来看,而要从中长期,比如半年、一年时间来看,才会比较客观一些。今年1—5月,美国对华投资同比是下降了9.3%,而1—6月,美国对华投资17.4亿美元,下降了4.6%。从1—5月和1—6月这两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就可以发现,美国对华投资的降幅在收窄。另外,美国对华投资虽然金额上减少了,但是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的企业567家,同比增长了4.4%。为什么企业数增加了,但是投资金额却减少了?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我们今年放宽了或者取消了外商投资登记注册时的资本金缴交的限制。

对于中美的未来双向投资合作,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最近刚刚召开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而且中美双方正在就投资协定积极开展谈判。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之间投资合作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将取得新的进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看到,改革是新一届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看到今年各个部委在做改革这个作业。不知道商务部今年上半年改革的进展怎么样,涉及哪些领域?

沈丹阳:今年以来,商务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着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两个大的方面,或者说是两条主线,全力推进商务领域的各项改革。从上半年的执行情况看,商务部承担的重点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我从两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介绍。

首先,关于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建设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取得了四项进展。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方案,并且形成了具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二是相关立法工作已经启动。讲到内贸的体制,有一点大家可以再关注一下,就是过去内贸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太健全,相比于外经贸领域,内贸的法律法规很少,因此我们要从这方面切入。今年《商品流通法》以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条例》,这“一法三条例”已经列入到国务院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三是建立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长效机制的工作正在有序推动。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工作方案,督促各地建立了由商务部门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目前,正在与国务院法制办共同组织为期半年的清理活动,集中清理涉及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的规定,同时制定印发了《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四是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商务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等公益性流通设施的建设已经起步。以上是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四个方面的进展。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有六项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一是改革涉外投资管理体制。制定了外商投资审批事项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拟定了将没有限制措施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的工作方案。正在抓紧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准备大幅度简化境外投资设立企业的核准程序,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也都在积极推进。二是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形成了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31条措施。7月1日发布了2014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总共有139条限制措施,比2013年版的负面清单缩减了26.8%。三是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加工贸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是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五是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六是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关的其他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比如在多边和双边框架下积极稳妥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的谈判,推动落实世贸组织达成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建立了贸易政策合规工作制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习主席已经开启了拉美之行,请问中国和拉美之间经贸情况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第二,你刚才提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我们注意到里面提到了要求各部门在进行政策拟订过程中,尤其是贸易这方面,需要征求商务部的意见,请问中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项工作,商务部具体有哪些措施?

沈丹阳: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利益交汇点和切入点也日益增多,所以中拉经贸合作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并且形成了相互倚重、共同发展的经贸关系新格局。有关中国和拉美国家经贸数据很多,我简要介绍一下。中拉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地位提升。2013年,中拉双边贸易是2000年的近21倍。2000年中拉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当时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7%,到2013年,中拉双边贸易已经占到对外贸易总额的6.3%。2012年,中拉贸易占拉美对外贸易总额的11.9%,这也比2000年有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中拉贸易占拉美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比重只有1.7%。2013年,中国是拉美仅次于美国、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拉美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2014年上半年,中拉贸易继续保持增长,特别是我国对拉美的进口增长很快,前4个月我们对拉美进口同比增长了15.2%。

在投资方面,中国对拉美投资快速上升,而且方式多元。2005年,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12年达到了68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外投资直接投资存量的12.8%。去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达到15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9%。这是非常高的一个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增长幅度稍微有一些下降,增长了2.2%,但是直接投资也有90.6亿美元,而且投资领域从农矿领域逐步向制造业、电力、农业和金融等领域延伸,投资方式也日趋多元。此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中拉经济合作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贸易水平。目前,拉美国家的飞机、肉类、酒类、奶制品等非传统产品以及中国的机电产品都进入了对方的市场,但总体上双方贸易还是以传统进出口产品为主。未来中拉将会共同努力,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提高产品档次,实现贸易的均衡发展。

第二,扩大投资合作。一方面是我们会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到拉美去投资;另一方面,也欢迎拉美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

第三,拓宽合作领域。现在投资合作的领域、贸易合作的领域都有很广阔的空间,我们将会重点探讨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新兴战略领域的交流合作。比如,拉美各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中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大型成套设备等领域技术相对成熟,这其中就存在很多的商机和合作空间。

关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通知》,这项工作是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项具体举措。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个《通知》指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贸易政策,应当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换句话说,政府都要按规则办事,这彰显了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与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相比,我们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内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国际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是高度融合,我们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中国的贸易政策已经不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每一项贸易政策都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运转的具体因素。我们必须要更好地运用规则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入融合。因此,国务院办公厅此时出台这个《通知》是非常必要的,非常及时的,很有意义的。各级政府应该据此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通行法则来办事,努力打造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商务部下一步也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要求,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比如政策的解读和宣讲,加强培训以及制定一些实施办法,做好这个《通知》的落实。

 

凤凰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有关中国的对外投资,中国上半年对外投资同比下降了5%,这与我们印象当中中国对外投资一路高歌猛进有一些不同。请您分析一下原因。另外,关注到对欧盟、俄罗斯的投资增长幅度比较大,请您分析一下产生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沈丹阳:今年以来,我们对外的投资增幅是下降的。这个下降有趋势性的因素,也有其他多重因素,或称为技术性因素叠加的结果。什么叫趋势性的因素呢?我们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在过去十几年是非常快的。2002年的时候,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只有27亿美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902亿美元,短短12年间增长了33倍。现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深受世界各国欢迎。有这么好的市场动力,企业又愿意出去,人家也欢迎,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引导推动,因此,从增长的长期面上来说,前景应该还是良好的。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分析认为,和利用外资相比,可能对外投资的增速会更快。按照这个趋势或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外投资年度规模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为什么今年上半年会出现这样一个增幅的下降?从趋势性来看,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对外投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会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大起大落的影响,也会受到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当然,也有我们自己对对外投资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因素,这也会对对外投资的增长有一些影响。所以,未来的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速如果略有放缓,也是一种正常的调整。这是趋势性的因素。

如果从技术性或者其他的短期性的因素来分析的话,今年对外投资出现这样一个负增长,有四个因素:

第一,基数的因素。去年2月,中海油以14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而今年上半年没有类似的大项目交割。如果剔除这个因素,今年1—5月对外投资则增长58%。如果下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可能又会发生另外一个变化。这是基数的影响。

第二,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增长减速,流动性不足,融资成本上升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

第三,汇率波动的因素。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改变了市场对人民币长期升值的预期,使企业投资收益产生波动,部分企业也放慢了对外投资的步伐。

第四,受国际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能矿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中国企业投资国际能源类的热情有所减弱。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了46.3%。

今年上半年这样一个数据是不是意味着全年投资将是下降的?我们不这么看。我们预计随着有利于加快企业对外投资的改革措施的出台(如最近我们出台了很多简化对外投资的政策措施),随着经济企稳向好,以及一些大型跨国并购项目的交割实施,今年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

 

国际商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到目前为止商务部都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有没有一些配套措施会陆续出台?第二,关于正在进行的中韩自贸区第12轮谈判,能否透露一下最新的进展?

沈丹阳:关于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个文件,已经发布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两个月商务部做了大量工作。商务部党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已经出台了五项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以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这个文件有很多的工作不单是商务部的工作,还涉及到国务院各部门,商务部从中起到一些协调、推进的作用。仅从商务部自身工作来说,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进一步减少了自动进口许可的货物种类。我们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从7月1日开始,取消光盘生产设备、汽车产品、工程机械、纺织机械、金属加工机床等五大类,81个商品编码的自动进口许可,这个削减幅度达到了14%。

第二,下放关税配额管理、农产品加工贸易的第二次及以上延期审批权。

第三,取消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的收费项目。从6月19日开始,停止收取纺织品原产地证明收费。这个收费是商务部仅存的最后一项许可证收费。也说明到目前为止商务部许可证收费项目已经全部取消。

第四,调减加工贸易联网企业增值服务的费用。这个费用是由商务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来收的。经过商务部协调,现在这个中心明确从7月1日开始,进一步降低服务费用,对所服务的25000家加工贸易联网企业下调增值服务费用,最低降幅8%,最高降幅75%,平均降幅30%。仅这一项服务,调整以后会员企业增值服务费用每年减少4000万元。

第五,调减第116届广交会出口展的展位费。

关于中韩自贸区谈判。昨天开始的中韩自贸区第12轮谈判正在韩国大丘举行。此轮谈判是要落实习近平主席刚刚访问韩国与韩国领导人共同达成的有关共识,就是中韩双方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谈判,推动达成一个高水平和全面的自贸协定。这一轮谈判商务部将重点就如何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和韩方进行积极磋商,推动双方就下一步工作的安排达成一致,加快整体谈判进程,想方设法推进在年内完成谈判。

 

中新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两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速也所放缓,请问对今年全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您有怎样的研判?

沈丹阳:近两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要看到中国吸收外资总体还是保持增长,并且在全球的占比一直是提升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入下降了9%,而我国吸收外资增长了30%;200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跌了33%,而我国仅下降13%。2010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一直稳定在1100亿美元以上。2013年,在发达国家资金回流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吸收的外资仍然增长了2.3%,达到1239亿美元,是危机前的1.5倍。全球占比看,到2013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流量中,我们占了8%。这个数据比危机前的2007年正好翻了一番。所以,我们看利用外资的增长,不能只看绝对数,还要看相对数,要横纵都比较才能看出是什么样的趋势。

讲到趋势,近年来全球跨国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比如发达国家快进慢出,撤资在增加;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达到高点,吸引外资的拐点也即将到来;跨国并购呈现“北撤南进”,资产所有权在改变,等等。相应的,我们利用外资近年来的增速也有所放缓,同时我们加快了结构优化的步伐。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利用外资有可能会进入一个“调整分化、低速平稳”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做一项工作,就是要进行外资法律框架的重构,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这会使外资进入更加便利。当然,这样一个调整期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外商对华投资也会出现分化。比如有一些市场寻求型的外资,会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加大投资;服务业外资随着国内开放扩大,将不断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他们会加紧抢占商机;而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制造业的外资则在下降,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下降幅度还会更大一些,这是随着国内综合成本上升而导致的,所以他们会转移或者回流。

由于我们利用外资仍然具有综合优势,所以外商对华投资信心还在增强。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资的数据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这就是一个迹象。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973家,同比增长3.2%。这一情况跟全国工商登记注册由实缴制改认缴制有关。另外,跟我们商务部配套出台《关于改进外资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有关。实施这个新的办法以后,数据反映出来非常明显,就是3—6月外商投资新设企业8209家,同比增长6.4%,说明投资便利度的提高使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综合这些因素来分析,我们认为,2014年全国利用外资、吸收外资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与此同时,利用外资的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外资结构会进一步优化。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现在正在进行,这也是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点,请问目前进展如何?

沈丹阳: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是双方非常重要的谈判之一,中美两国高层非常关注,要求积极推进。这个谈判不仅对中美双方重要,对全球也会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联系紧密的。关于这个谈判,中方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而且做了大量工作加以推进。

关于谈判进展,迄今为止,双方已经进行了13轮的谈判。今年6月9日到13日,第13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第6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就谈判的未来工作目标达成共识,就是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就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且在明年早期能够启动负面清单的谈判。在国内对外商投资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这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加快谈判的节奏,努力推进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争取早日达成一个平衡、共赢的、高水平的中美投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