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扩容企业为何都很小?

发布:2012-09-06 09: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新三板”扩容后首批拟挂牌企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有的园区此前一共上报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不乏年销售收入上亿、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企业,但最终入选的企业有的上半年净利润

“新三板”扩容后首批拟挂牌企业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有的园区此前一共上报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不乏年销售收入上亿、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企业,但最终入选的企业有的上半年净利润不到500万元。这么小的企业为何能抢先一步?

如果用创业板的老思路来看,上述现象的确不可思议。但这恰恰体现了“新三板”区别于沪深两市的本质特征。按照有关规则,“新三板”扩容后将实施注册制,没有盈利要求。只要企业合法合规,严格履行信披义务,在“新三板”挂牌没有任何实质性门槛。这样的安排使得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

当然,没有行政性管理的门槛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的约束。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不但要考虑拟挂牌企业的诉求,也要站在未来“新三板”市场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放弃主板市场行业地位更牢固、规模更大的上市公司,转而投资“新三板”的投资者,作为交换,一定是期望这些公司能够有很高的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首批企业规模不大,也有助于打消股市投资者的忧虑。一直以来,普通投资者,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将“新三板”视作股市变相扩容的代名词,认为其会分流股市资金。

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新三板”扩容后首批挂牌企业暂不融资,也不会突破200人的股东数限制。目前有关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监管规则尚未出台,在这个节骨眼上明确这一点,也体现出管理层提振市场信心的用意。

年均净利润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已经够得上创业板的资格。虽然这些企业实际上在创业板上市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但到“新三板”却仍是“大个子”。即使不融资,其吸引投资者交易的能力也要远远超过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投资者可能又会担心股市失血。

总之,选择小微企业首批挂牌,一方面彰显了“新三板”的定位,另一方面安抚了过于忧虑的股市投资者,也折射出管理层力求共识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