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必须顶住欧洲压力
主权债务危机是2011年的主要议题——这一点在欧洲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体现得不太明显的是美国丧失了AAA级评级。连同增长疲弱和不平等日益加剧,主权债务危机在2012年将继续提出有关全球经济运行机能的重大问题。届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获得特别关注。关键问题在于,IMF能否最终承担起全球指挥家的角色,而不是任由其可信度进一步遭到侵蚀。
IMF一向不擅长应对主权风险危机,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危机。不可否认,IMF监督的调整项目中,有太多未能实现目标。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IMF牺牲了自己的某些规则,包括那些早先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
两年来,IMF同意了一系列设计不全面、资金不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威胁到其优先债权人地位的项目。每一次,IMF所支持的项目最后都证明只是一次企图蒙混过关的无力尝试,而不是一个在中期内可持续的计划。
这种缺陷加剧了早先人们对IMF治理、代表性和合法性的担忧。这造成了实质性破坏,所幸的是并非不可挽救。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非质疑IMF造福于全球经济的能力。毕竟,IMF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超然的全球地位和能干的员工。因此更准确地说,出现目前这种结果是源于欧洲的政治压力。
许多国家将IMF在欧洲的行为解读为,这证实了它们所在的这个机构表面声称无差别对待,但却对其历史上的恩主网开一面。随着可信度和资产负债表遭受质疑,IMF的项目在吸引私人部门共同出资方面就没那么有效了。
如果这个世界希望避免代价高昂的分裂,那么它就需要一个强大、合法的多边机构;欧洲需要一个可信的IMF来帮助它摆脱不断深化的危机。只有欧洲与IMF之间过分亲密的关系明年有所改变,这一切才能实现。
就欧洲领导人而言,目前所需的不止是开明的克制。IMF必须有勇气抵制欧洲的威吓;全球其它国家则必须共同努力,加快IMF在治理和代表性方面的改革。只有到那时,更强大的IMF才能够帮助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和创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