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跨越式发展

发布:2013-02-05 13:51 来源:中国外汇
2012年无疑是QFII“疯狂性增长”的一年。“疯狂”不仅表现为投资额度的历史性突破,还体现在审批数量的大幅增加。

2012年无疑是QFII“疯狂性增长”的一年。“疯狂”不仅表现为投资额度的历史性突破,还体现在审批数量的大幅增加。

QFII制度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在核定的投资额度内,进入我国境内资本市场进行证券投资。我国QFII制度从2002年末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有10年时间,期间投资额度一直在逐步、有序地扩容:2002年年底,QFII制度开始试点,累计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2005年,QFII总额度获准增加至100亿美元;2007年年底,QFII投资额度又扩大至300亿美元;而2012年4月,QFII额度进一步扩大至800亿美元。2012年12月,外汇局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做出修订,明确主权基金、央行及货币当局等机构投资额度上限可超过等值10亿美元。此举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在逐步放开一些投资额度管理方面的限制,鼓励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金融市场,提振股市信心。

对于监管部门不断扩容QFII额度,尤其是一举增加500亿美元投资额度的大手笔,市场各方反应热烈,寄希望于借此扩大境外机构的投资群体,加大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力度,以对稳定A股市场起到比较好的示范效应。事实上,此举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毕竟500亿美元的额度算下来也仅占A股总市值的1.4%(12月25日,A股总市值为22.44万亿元),相对于庞大的A股市场而言只能是“隔靴搔痒”。

在QFII额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作为其分支的RQFII额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2012年也得到大规模扩容。

此前RQFII试点阶段的额度相对较小,对于提振股市的效果有限。鉴此,2012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央行及外汇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点总额度已达2700亿元人民币。通过RQFII对A股进行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短期市场带来利好,但这也需要引入高质量的长期资金入市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除了不断扩大QFII的投资额度之外,2012年以来,证监会和外汇局还实施了加快QFII审批、修改QFII法规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降低申请门槛,增加投资便利。截至2012年11月30日,已经有165家QFII获得共计360.4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其中在2012年已批准的80家机构142.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亿元)的QFII额度,远高于前4年的总和。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以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成为调整并加快QFII额度审批的重要原因。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境外QFII对中国A股的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QFII申请和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整体的持股比例也出现明显上升。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QFII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1.6%,较3月末时1.09%的比例有了显著上升。在监管部门相继对RQFII和QFII的额度进行大幅度扩容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悲观者认为,大量境外资金进来会抄底股市,且可能会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乐观者则将QFII和RQFII的扩容视为扭转市场走势的“大救星”。

其实,对于QFII和RQFII的扩容,我们应当理性对待,既不要肆意鼓吹其抄底本性,也不能过分夸大其输血功能。毕竟,境外基金的引进不在于对股市的直接影响,而在于规范股市的发展,如国外先进的会计准则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都会对国内企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更重要的是,QFII和RQFII增加将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水平;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而健全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来源:中国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