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溯源: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发布:2013-02-04 编辑:2013-02-04 来源: 北京晨报
影子银行最初是指美国华尔街以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为主的投资银行等非银行信用机构,但在中国,由于媒体与学术研究报道口径的不同,虽然对影子...

影子银行最初是指美国华尔街以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为主的投资银行等非银行信用机构,但在中国,由于媒体与学术研究报道口径的不同,虽然对影子银行的概念有分歧,但业界的共识是,中国的影子银行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活动,如银信合作、小贷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地下高利贷、私募投资、人人贷等。

这些所谓的影子银行业务无不具备着高杠杆率、低透明度、信用链条脆弱等缺点,它们对货币政策的弱化作用正在与日俱增。然而,在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居民直接投资渠道依然很窄的大环境下,影子银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正当性和生命力的,影子银行何去何从,仍有待观察。

理财产品 银行内的“影子”

2011年以来,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呈爆发式增长,中资银行成为市场主导,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业在贷存比压力下存款稀缺,而在利率并未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只能在资产负债表以外另辟蹊径,而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形成了银行的“影子业务”。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6万亿元。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预计到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万亿元,同比增长53%。而根据银监会官员接受采访时所披露的信息,约25%的理财产品投向信贷类资产,大约为1.75万亿元,较2011年新增约6000亿元。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向被公众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投资,然而,自2012年年底以来,银行业先后爆发了几起涉及理财产品的风波。尽管其中涉及的理财产品并非来自银行,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理财市场正逐渐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一个“雷区”。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家银行理财产品出了问题,一个违规的银行职员,这看起来是琐碎的事情,但事实上却可能是影子银行出现衰退的开端。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指出,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的仅为数周或者数天,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到长期项目之中,通常是“借新还旧”来进行资金周转,而这种模式无异于“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击鼓传花”的游戏自然玩不下去。

银信、银证合作 银行外的“影子”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已经扩张至6.32万亿元,相比第二季度末的5.54万亿元,环比增长了14.8%,业界预期,到2012年年底,信托业总资产将超过7万亿。在信托业突飞猛进的背后,银行与信托的合作,被业界视为最典型的中国式影子银行。

2012年,中信、中诚、中融等多家信托公司因产品兑付出现问题引发市场和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中信信托日前发布声明表示,因三峡全通公司违约,相关信托计划优先级信托收益权无法于预期到期日届满时获得足额兑付,公司决定存续的优先级信托受益权的到期日延期3个月。

信托的兑付风险虽然目前还只停留在信托公司层面,但如果整个行业面临大面积兑付压力,银行业同样难逃干系。如今,在银信合作逐渐被监管层勒住脖子之后,银行与券商的合作开始走上台前。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1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较第三季度增长近1万亿元,令业界瞠目结舌,而之所以券商资管的规模如此扩张迅速,正是来自于券商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银证合作”正在被业界称为一股新崛起的影子银行势力。

不仅是信托、券商都已成为银行业务的影子,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在市场上野蛮生长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与典当行等非银行房贷机构,实际上都依靠与银行的合作才得以飞速发展。也就是说,中国式影子银行大多是银行的“影子业务”。

民间金融 触网的“影子”

民间金融是影子银行范畴中的一项重要融资类别。自2010年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以来,民间借贷体系迅速膨胀,尤其以江浙一带最有代表性。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链条断裂,造成地区金融风险。

据中金公司估算,2011年末民间借贷余额曾达到3.3万亿元,到2012年规模有所萎缩,但余额仍有3万亿元规模左右。一般而言,民间金融大多是通过高利贷的形式出现,以温州、鄂尔多斯一带最为显著,传统的模式大多以有组织的形式出现,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民间借贷也逐渐发展到网络上来。

网络贷款一般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贷款方在P2P网站上发布贷款需求,投资人则通过网站将资金借贷给贷款方,这种模式俗称“人人贷”。在这种金融模式下,借贷双方通过搜素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但唯一的缺陷是,提供这一交易的平台并不具备类似国有银行似的国家信用背书,风险极大。

2011年8月,银监会曾下发《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声明,由于行业门槛低,且无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人人贷(P2P)中介机构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演变成非法集资。

然而,人人贷的膨胀并未随着监管层的风险提示而戛然而止。市场机构测算,2011年,国内网络借贷行业总成交量约为10亿元,而2012年,整个网络贷款行业总成交或将达到200亿元,增长近20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人人贷无疑将成为一股强大“影子银行”力量。

除了一些P2P平台贷款之外,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金融服务如今也已小有成就。2012年,阿里巴巴从事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业务的阿里金融宣布,“阿里贷”将针对部分地区的付费会员推广到全国普通会员,不用提高任何担保、抵押、只需要凭借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毫无疑问,这样的房贷比银行还要宽松。据阿里金融披露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累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记者 孙春祥)

■链接

“影子”的定义尚存分歧

自2008年因金融危机在美国声名鹊起之后,影子银行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极为重视的一个风险源。而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2011年将影子银行的范围重新界定为,“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信用中介”。在这个定义中,影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限于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内容了,而是拥有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也就是说,影子银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类银行”特征,即具有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转换中介功能,即通常所说的“间接融资”;二是要具有“影子”色彩,即不受监管、也不受相关保护,业务在灰色地带进行。

面对影子银行概念的外延扩大化,国内研究者有些不知所措,市场对于如何定义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有的观点认为,只能将小贷公司、典当行、担保以及民间借贷等纳入到影子银行范畴;也有观点认为,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投资基金等较为宽泛的概念也都应该纳入到影子银行的范畴;还有的观点更是直接地将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中除银行贷款之外的部分全部归为影子银行。

尽管概念定义各有不同,但记者通过梳理市场关于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报告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当前中国式影子银行大多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代表如理财产品;第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代表如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代表如高利贷以及人人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