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体制不改 钢铁业兼并之路难行

发布:2013-01-28 编辑:2013-01-28 来源: 中国钢铁现货网
钢铁行业是年年喊着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集中度,但十几年来,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是越集越分散;而钢铁产能也是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不断刷新新的历史高端...

钢铁行业是年年喊着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集中度,但十几年来,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是越集越分散;而钢铁产能也是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不断刷新新的历史高端。对此,中国钢铁现货网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的钢铁产业,钢企体制一日不改变,企业兼并之路就是一日也寸步难行。

近日,工信部联合12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钢铁、汽车等九大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面对着这样一则消息,业内人士普遍一笑而过,狼来了喊得多了,基本上就没什么人理了。

在中国,钢铁行业不论是兼并重组也好,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越弄越差,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的制约、在于各地方利益的权衡,虽然本次工信部提到将要破除制度性障碍,但能否执行到位,还有待观望。

地方政府横插一杠 跨区域兼并重组困难重重

我国的钢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的十分散乱,各个省市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钢铁企业;因为制度问题,这些钢铁企业整体上呈现小而多的局面,虽然我国号称全球最大的产钢之国,然而真正能够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钢铁企业少之又少。这就造成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因散乱而难有足够的话语权;我国钢铁业迫切需要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

现状是什么?我国的钢铁企业间的跨区域兼并重组困难之极,主要就是在跨区域兼并重组中,不同地方政府间的利益无法协调。钢铁企业作为劳动、资金密集型企业,每年上缴地方财政的税收十分可观,加上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导致个地方政府绝对不可能轻易同意自己辖区内的钢企被外地企业兼并;从而设置重重的行政障碍阻止本地企业被跨区域兼并。而同一地区的企业相互兼并简单许多。

如何协调跨区域钢企兼并后的利益分配,将是相关部委攻坚的关键点,本次《意见》首次提出的“探索跨地区兼并重组利益共享机制”。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明显的是,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才能达成共识,需要实践去检验,收购企业是不会会在这种协调中需要承担更多的收购成本压力而放弃兼并,这些问题都只有等待具体的实践中方能见真晓。

利益纠葛 钢企兼并或重演越组产能越大尴尬

横垣在钢企兼并重组间的另一大横梁则是产能问题;历史证明,当某家钢铁企业在将要被其他钢企兼并之前,这家钢企可能会出现一夜之间新上线了好几条生产线,产能规模可能突然增加了很多。这点千万不要奇怪,钢企之间的兼并,最终是要靠钱来结算的;而规模越大,产能越高,则收购成本就越高;所以在以往的历史经验中,有很大一部分等待被收购的钢企拼命的扩大规模,最后甚至因此而导致收购活动破产,而新增的产能却剩了下来,由此造成我国钢企产能莫名其妙的扩大。

改革国有钢企体制 允许民企收购国企

在我国,出现过国企改制成民企的先例,但在钢铁行业中暂时还没有看到;钢铁企业因为其特殊的维稳需求和财政造血功能,使得很多已经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体制仍旧在大行其道。比如某地方的一家钢铁厂,连续数年亏损不断,需要政府财政拨款才能勉强生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言,应该被自动淘汰,宣布破产清除,或者被其他钢企收购。

然而在我国这种情况暂时还没法实现;钢企因为其劳动、资金密集型的特性,不但可以帮助当地政府解决大量的就业指标,以便维护社会稳定;另一个方面就是,钢铁企业一般都是当地区域内的纳税大户;如此两大功能,促使当地政府不可能轻易让该类企业破产。而作为民营钢企,或许其经营的更好,但由于地方政府控制起来没有那么顺手,一旦民企收购国企成功,首先当地政府对其的控制力就将大幅度削弱。另外一个方面,民企收购国企的话,国有资产转向民间,其中的权钱交易的议论过重,地方政府不敢轻动。所以如何打破国有钢企与民营钢企之间的兼并障碍,也是需要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

如此之多的困难,其实说到底均是体制的问题,由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期间政府的行政之手伸的过于密集,造成各方之间的利益难以均衡分配,才是阻碍其顺利实施的重点,而今之计,唯有一步步的破除这种体制,方能真正实现我国的钢铁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