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收购要有“国际范儿”

发布:2012-10-22 09:3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连续十期“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大型系列报道中,本报记者跟随中国经营报社联合环球市场集团暨GMC优质制造商联盟组织的“全球行”活动,先后前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南非、印度

在连续十期“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发”大型系列报道中,本报记者跟随中国经营报社联合环球市场集团暨GMC优质制造商联盟组织的“全球行”活动,先后前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八国,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现状,现场报道了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不仅中国产品在这些国家随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也已经遍布了这些国家。但是,中国制造已经到了转型关键期。

“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如何?

不仅中国产品在这些国家随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也已经遍布了这些国家。2012年是“中国制造”喜忧参半的年份。世界经济依旧不振,在不乐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制造业产值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各项风险也不期而至。

如何建立和升级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广大的制造型公司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迫切在各国市场中寻求全新的模式和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依旧不振,在不乐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买入机遇不期而至。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的并购交易在数量上同比下降了25%。与此不同,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并没有严重影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中国今年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仅下降了6%,但交易金额却为2011年上半年的3倍左右,且全年交易金额有望超过2011年。

阻力仍旧重重。三一、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投资受阻成为最新看点。

上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行政命令,以所谓“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阻止三一集团在美国兴建4个风力发电场。但三一集团并不打算“逆来顺受”,“向美国说不”成为其选择。三一重工(微博)(9.40,-0.11,-1.16%)将奥巴马告上法庭。

10月18日,三一集团召开发布会,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代表三一集团,向各路记者尤其是海外媒体,阐述奥巴马政府对中资企业实施的是“政策歧视”,因为当地实际上已经有多处其他风电项目在此运营,奥巴马明显没有对所有投资公正、公平地“一视同仁”。(相关报道见A15版)

考虑到当下美国政府正在进行总统竞选,奥巴马此举的“政治表态”意味毋庸赘言,但三一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出海”的成功者之一,此次采取法律措施,起诉美国政府及奥巴马,亦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维权先河。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可谓诸多中国对美投资企业的“苦主”:中海油并购尤先科,华为并购3COM,均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而国际化多年、海外营收2011年占比约70%的华为,始终难以进入美国主流市场,核心原因也在于美国政府的所谓“国家安全”禁入和阻挠。

有消息说,为了进入美国市场,被认为企业不透明的华为,正积极斡旋,聘请美方公关公司,主动游说相关部门;甚至被传准备在美上市。而对于中海油并购尤先科的失败,国内媒体反思最多的也恰是当年的游说乏力。

当然,在三一之前,中资企业拿起法律武器海外维权的案例,更多限于中资公司被认定为“产品倾销”的关税制裁抗诉中。从这一层面来看,无论三一最终起诉美国政府结果如何,有实力的中资企业海外投资都开始更有“国际范儿”。

所谓“国际范儿”,核心含义无非是娴熟运用各种国际法规则,以恰当的方式、合理的成本支付,达到企业海外投资获益最优的目的,既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

毕竟,随着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能遭遇的各种“非难”也越来越多。在诸多投资目的国法律各异的情形下,投资方企业除了可以借助政府外交力量以作声援之外,利用好投资目的地相关渠道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游说,以法律方式要求公平,本是企业对外投资最为基本的能力配置要求。

具备了如上相关能力,结合并购、绿地投资、参股合资三种方式的不同“功效”,根据具体项目权衡利弊,祭出恰当的组合拳,更容易收获事半功倍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