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走向纵深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从建立投资合作基金到金融人才交流,从设立跨境分行到人民币结算试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开始向纵深发展。  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无疑

        从建立投资合作基金到金融人才交流,从设立跨境分行到人民币结算试点……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开始向纵深发展。

  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无疑是这种金融合作的坚实基础。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北部湾经济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这一区域的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呼唤着深层次的金融合作。

  金融合作的深入还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应对金融风暴密切相关。2009年10月24日,在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基金10亿美元募资工作,现已接近完成,年内可开始投资动作。同时,中方决定把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性质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出席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时表示,中国将稳步推进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苏宁说,为促进贸易结算便利化,中国与越南、老挝央行签署了双边结算合作协议,使地区性的金融合作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例如在货币互换方面,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签署了总额达230多亿美元的互换协议。

  来自中国银监会广西银监局的调查表明,新加坡星展银行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已经分别在广西设立了分行和代表处;通过合作贷款、“内保外贷”等形式发放了折合人民币50亿元的境外贷款。

  专家认为,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将离不开人民币区域化。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逐步成为这一区域的结算货币,对于人民币区域化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将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人民币区域化基础上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将推动区域性投资金融机构对区域经济发展“雪球效应”的形成。

  据悉,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是一个有着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目前已经步入零关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