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面临双重大考
“松与紧”,“快与慢”,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2010年将是一个微妙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一年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其中,扩张性货币金融政策对强劲复苏功不可没。
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部分国家陆续宣布加息,开始了退出策略。
“今年,中国货币政策逐渐退出是一个趋势。对央行来说,退出的速度快慢是一大考验。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太快,对市场信心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复苏;退出太慢,则可能使资产价格泡沫愈演愈烈,通胀风险加剧。”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陈和午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积极货币政策退出的迹象已经开始显性化。
据了解,2010年第一周,央行延续去年10月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态势,实现净回笼1370亿元,是央行连续13周实现资金净回笼。1月7日,央票和正回购利率更是打破持续数月的连平局面,双双上扬。
央行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而监管层,尤其是银监会的收紧力度比较明显。
日前,“一行三会”联合发表指导意见细化了“有保有控”的具体范畴,要求国内银行要掌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放款,避免过大波动。
银监会除了收紧对信贷机构的管制,还对信托领域加强了监管。2009年12月18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未来银行信托合作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其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决策层在不断重申“坚持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言语之间,也有些许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樊纲日前在某论坛上表示,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本身就是短期政策,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时隔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少有地在公开场合就货币政策执行目标发表了看法,他解释道:“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2010年货币政策围绕四个目标来设定的,即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增长的形势和资产泡沫的膨胀态势来决定,这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陈和午分析说道。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2010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是要在继续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如何管理通胀预期;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如何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等要求;如何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美国加息及退出政策的时间点,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调整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