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作用重大
汇率作为一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货币价格指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之一,并与其他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
汇率与外汇收支的关系传统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对稳定的汇率,会给出口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带来一定的时间缓冲,并且淘汰掉部分高能耗企业,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益。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变革,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国内经济政策已经专注于保增长的政策目标下,除了国家的财政政策将加大投资以刺激经济外,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在积极调整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表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之前的“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放弃了自去年第三季度例会以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表态,这从政策面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放慢有所表露。
作为货币政策一部分的汇率政策紧紧围绕着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政策指引下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也时刻反映着政策的意图。国内经济若要保持稳定增长,必须转变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要依靠内需的增长来带动。但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尤其是内需的启动,绝非短期内能见到明显效果的,外贸部门短期仍是保持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所依赖的行业。
人民币汇改经历了数个阶段以后,现在出现了连续升值的局面,但是在分析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后,我们发现,人民币在未来虽然仍有继续升值的可能,但不排除会有波动的可能,甚至出现暂时的阶段性的贬值的现象。
从目前的政策选择上看,国内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需要,也将造就一个稳定的汇率水平。并且,调整利率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调整汇率的可能性。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个中长时期内将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水平。
我国对未来人民币汇率的管理目标,主要是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避免汇率大起大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
调整外汇管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要给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大的外汇运用权,应避免将外汇过度集中到政府手中而增大运用的难度。扩大内需、减少过分依赖外需,同时优化利用外资和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降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积极推动中国本土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制度完善,是当前进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