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实质性阻碍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于1月19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普遍使用面临很多实质性阻碍因素。标普最近发布的题为《人民币踏上国际化的长路》的报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于1月19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普遍使用面临很多实质性阻碍因素。标普最近发布的题为《人民币踏上国际化的长路》的报告中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决策者更加意识到汇率风险的重要性。但目前国际贸易或金融交易中仍鲜见人民币的踪影,而且人民币在中国境外的使用频率几乎为零。”

       该报告认为,主要阻碍因素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与严格的资金管制。报告同时指出,非本地居民目前基本上仍无法进入中国尚不完善的金融市场。

       陈锦荣表示:“对于人民币基金而言,中国市场无疑将总是最大且最具流动性的市场。如果境外投资者无法方便地买卖货币以及其财务流动受到严格监管,那么持有人民币所带来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可能将推迟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广泛使用。”

        标普认为,政府截至目前为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货币所做的努力,以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扩大使用范围,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好处(如降低中国经济对外汇的依存度等),但该报告同时以欧元和日元的历史发展为例,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漫长且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