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扩容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包括扩大试点的境内城市、境外地域范围,以及增加试点企业数量。”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1月21

      “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包括扩大试点的境内城市、境外地域范围,以及增加试点企业数量。”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1月21日在“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八届年会”上的表态,让更多外贸企业看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希望。

       金融危机之下,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众多外贸企业在面临订单缩减的同时深受其困。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开,外贸企业多了一个应对手段,但由于试点范围有限,仍有很多企业的人民币结算需求得不到满足,近期希望试点扩大的呼声渐高。

   记者了解到,央行会同财政部、商务部等六部委正积极推动扩大试点,相关技术准备已基本到位,有望近期有所突破。

   着眼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长远发展,人民币顺畅进出成为亟待疏通的节点。

        试点升温

     2009年7月2日、3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下称《试点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先后公布,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五城市先行尝试,共有365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境外试点范围包括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

    自2009年7月6日首笔业务完成至2010年1月2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金额超过45亿元人民币。

    从数字上看,相对于试点地区的贸易规模,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微不足道,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2009年11月,央行等六部委对试点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调研发现,企业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365家试点企业之外,有需求也有谈判能力的企业没法参与。

   知情人士认为,应该让更多有需求、有国际结算谈判能力的企业能够开展业务。

   下一步扩大试点能否“不限”境外区域,为境内企业松绑,知情人士说,“还要再讨论。”如果一定要选择区域,应该还是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企业需求更强烈的地区,欧盟和美国是中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但对方企业是否愿意接受人民币“还不好说”。

    知情人士说:“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服务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希望能尽快拿出可行方案。”

       绕不开的问题

   与境内企业的热情相比,境外交易对手显得有点“冷”。境外企业缺少人民币的来源和运用渠道,即人民币跨境流动还不够通畅,是其中主要瓶颈。

   中国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规避的汇率风险,转嫁给了境外交易对手。境外企业从商业角度,肯定会考虑是否合算、能否随时兑换。

 “对于因国际结算而产生的境外人民币,中国可以承诺可随时自由兑换,并允许境外企业持有的人民币通过委托理财、投资国内金融市场等指定渠道进入中国。”国家外管局山西分局王大贤认为,既要让人民币能够“走出去”,也要能“流进来”,形成一个交易圈,让境外人民币能够回到境内市场,有序参与国内的金融资产投资,这样境外人民币才能“转起来”。

   知情人士认为,人民币跨境流动管理,一定要比外汇管理简便。虽然跨境流动的人民币的确与境内人民币不同,但也不能等同于外汇。

   相应地,与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可以探讨研究。在一些参与试点的人士看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管制放开,在内涵上并不相同,显然,前者更易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