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今年注定多事之秋
美国经济踏入了复苏上行通道后,美方接连针对中国产轮胎、金属丝网、铜版纸、油井管等出台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人民币汇率问题”重又升温。即便奥巴马和财政部主观上有意淡化人民币汇率问题,国会中一些亲工会或制造业等利益集团的两党议员又哪里会错过对中国发难的难得表现良机,这几乎是美国选举政治中必然现象。
按照NBER的权威判定标准,美国经济2009年第四季度GDP强劲增长5.7%,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正增长,无疑已正式走出了衰退。随着全球危机阴霾逐渐散去,在沉寂一年多以后,2010年人民币升值话题很可能暴露于聚光灯下,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对于2010年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一般并没有太大疑问。唯一的悬念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到底有多快?是以2006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6.8%以上的速度大步飞奔,还是像2008年那般走走停停? 目前,国内市场分析人士对此大多持谨慎态度,即认为人民币兑美元上半年将继续保持稳定,下半年可能会有适当升值。其中,“3%至4%”的预测已属乐观,更一般的看法是,升值幅度恐“难超2%”,甚至“有可能在1%以内”。原因无外乎是,在经历过这场世纪危机后,中国的出口行业亟待休养生息,此时若谈大幅升值,似乎不近人情。
这样的预期,当然是建立在历史经验证据基础之上的。远的且不论,近年来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人民币并未延续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开始的升值过程,而是与美元在8.27、8.28一线“盯”了整整8年之久,使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成了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但由此也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累积最为快速的阶段。
若仅从经济视角来考虑汇率水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保持汇率水平稳定、甚至不升反降,的确符合出口企业的短期利益。众所周知,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去30年里,对解决中国农村亿万剩余劳力的就业难题,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