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需获更多境外交易对手认可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随着美元、欧元等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较大波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国内空前高涨。  根据某门户网的调查显示,已经有高达八成以上的网友认为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区域性或者国际化的储备货

  随着美元、欧元等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较大波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国内空前高涨。

  根据某门户网的调查显示,已经有高达八成以上的网友认为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区域性或者国际化的储备货币。而浦发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杨斌在从本报记者口中听闻这一调查结果后也表示,“我现在无法预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到底会需要多长时间,但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和这八成网友持相同意见。”

  天时地利人和2009年,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正式展开,而被人们称之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之时,监管部门曾将其出台的背景描述为“有需求,有基础”。所谓需求,就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有表达出了希望用人民币来做贸易的呼声。而基础,则是指人民币在十几年来的时间里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同时,港澳个人人民币业务已经开展了几年的时间,边贸人民币结算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虽然这项“有需求,有基础”的业务在推出后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冷遇”,结算量不高,但浦发银行公司及投资银行贸易金融部主管辛红仍把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6个字。她认为,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虽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外贸基本上是以外币进行结算。

  而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中需要有货币的话语权。此为“天时”。同时,人民币“走出去”在周边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东南亚地区更是受到“第二美元”的待遇。而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把人民币作为保值增值的储藏工具,也使得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区域性的国际货币。随着我国经济辐射面的不断扩大,对人民币有结算需求的区域范围势必将不断扩大。此为“地利”。此外,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明显加快,并且已经突破了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相对单一的运作模式,走出去的企业对金融服务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已经由原来的融资、账户管理和结账支付,逐渐向国际银行、项目融资、海外现金管理、全球供应链融资、外汇理财、避险方案等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提升。目前,企业针对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简化贸易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辛红判断认为,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而言,规避汇率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无疑就是采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经贸往来的结算货币。此为“人和”。“不难看出,天时、地利、人和催生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体现,更是大势所趋。”虽然该项业务在各个环节上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在辛红的言辞间,仍可听出几分信心。

  机遇与挑战并存古语云,“富贵险中求”。对于严谨的银行业人士而言,就更需要及时地把握和梳理一项业务中所存在的现实机遇和巨大挑战。“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现实机遇来看,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的缓步复苏,让全球对世界格局有了新的认识,使得人民币的推出成为众望所归。另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的推出也对我国偏高的外汇储备和外债压力起到了很好的缓解效应。”正如辛红所分析的,包括周边地区对人民币的逐步认可以及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不断的提高,这一系列因素都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企业则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因为从各个方面看,人民币跨境交易业务都是帮助企业抵御风险、提高竞争能力的利器之一。

  从规避汇率风险的角度来看,货币汇率的波动,会给企业的实际贸易额和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话,企业的支付或收益均被锁定,贸易流不会涉及外币,根本上规避了汇率风险。从财务成本来看,传统使用外币结算时,企业不可避免要支出一些财务费用,而在使用人民币结算后则大大减少了这类支出,降低了财务成本,锁定了合同的收益。从贸易流程来看,传统的外币结算业务,既要申报,又需要核销;在出口业务中更需要开立出口待核查账户以便出口收汇核查。而反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则仅需申报,不纳入外汇核查管理,无需向海关提供外汇核销单。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无需开立结算专户,企业在银行开立人民币一般结算账户即可,贸易流程被大大简化。

  “我认为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可以感觉到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充满各类市场机遇。”

  尽管如此,辛红还是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相关条件仍不够成熟。

  “比如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尚未成熟。一国货币要‘走出去’需要持有该国货币的需求,要建立一个相对成熟的人民币交易市场,配置相对合理的人民币资金交易产品。目前虽然香港、新加坡有人民币NDF交易市场,但这远远不够。”而这还只是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所面临的外部市场威胁之一。与此同时,该项业务还面临着不少的劣势。

  的确,目前全球贸易货币相对集中,由于长期形成的贸易习惯和交易地位决定人民币被世界所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境内机构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这一业务方面的经验相对而言难免不足,特别是业务创新方面也还有待大力发展。

  同时,境外交易对手对留存人民币的意愿并不强烈,即使有跨境人民币的结算需求,基本上也是把人民币回流到国内使用。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的网络服务才刚刚起步,由于境外在中资银行开立账户数量有限,虽然结算速度快,但是清算的网络不开阔,也会影响境外交易对手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愿。

  从优势到劣势,再从机会到威胁,辛红用SWOT(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这一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法,深度剖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后认为,这项业务虽然在短期内尚有需要突破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前景仍然非常广阔。而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对未来的宏观政策和制度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将逐步放开试点企业、试点地区和试点业务的范围,相信也是辛红对该业务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之一。

  5种企业率先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谈到浦发在实际业务中所遇到的选择跨境贸易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企业时,辛红说,目前大概有五种类型的企业率先使用了这一业务。

  第一种是在其所经营的行业里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由于定价能力较强,也因此具有了选择币种和结算的能力。这类企业为了控制汇率风险、加快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省财务成本,会倾向于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合同的结算,同时左右其交易对手。第二种就是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

  在对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这类企业会有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的企业向我们提出了开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第三种是对于母公司在境内外有直接投资的中资企业。尤其是已经有一定投资规模的跨境供应链的企业,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贸易往来中会倾向于使用人民币结算,目的就是减少汇率风险,加快资金周转和改善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第四种是公司虽然在境外,但在大陆有投资的企业。这类企业有相当的收入来自大陆,并且以人民币的形态实现,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判断下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达到规避汇率风险、加速资金周转的目的。第五种是一些母公司在境外,但在大陆设有地区总部的外商投资企业。这类企业的地区总部既要与境外的母公司开展贸易,又要与境外的公司展开贸易,同时地区总部对境内的子公司还要进行财务上的集中管理。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地区总部(通常设在北京和上海)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需求。

  “现在很多企业,特别中小企业跟我们抱怨,在境外签订合同时对方根本不愿意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对此,辛红也有妙招教给这些企业,“在人民币整体升值预期的环境下,在贸易合同的谈判中,尤其境外的出口商是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如果合同是以人民币签订的,实际支付的时候,境外的出口商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外币,因为这中间是有一个折算的。作为国内的进出口商而言,以人民币结算,就彻底消除了进口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担忧。因为人民币升值,一旦付出进口设备成本将是以人民币支付的,未来支出的成本则很少,一方可以提高收益,一方可以规避风险,形成共赢的态势。

  其次作为中国的企业而言,也无需进行一些结收汇和一些衍生产品付出的成本,这样达到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外报价的实力,更可以提高企业在贸易合同谈判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