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能“孤军深入”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V型”恢复增长,但是基础并不牢靠,因此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仍然不能退出。与此同时,刺激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特别是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均出

  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V型”恢复增长,但是基础并不牢靠,因此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仍然不能退出。与此同时,刺激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特别是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均出现了超常增长,这虽然保证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但也使经济运行中的某些结构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由此,笔者认为,2010年我国应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需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且,货币政策不能孤军深入,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同时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优化供给结构,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真正保持货币供给处于适度宽松的水平。不久前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彻底结束。目前,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较差,而西班牙、墨西哥、委内瑞拉、乌克兰等国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在亚洲,越南和印度宣布出现严峻的通货膨胀。这些都告诉我们,我国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不能过早退出。但是,也必须解决银行信贷资金的不均衡投放及其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2010年,我国信贷投放相对2009年应该略有减少,全年信贷投放总量应该控制在7万~8万亿元人民币的范围内,不能再出现类似2009年信贷狂飙的情况。
  ――要把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对于这点,从根本上讲就需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其措施包括:首先,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笔者预计,2010年我国央行将面对更严重的来自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国际收支方面的“倒逼”压力,因此央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将M2和M1的年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7%和13%左右的正常水平;其次,增加供给和改善供给结构,合理“吸收”投放过多的流动性,主要手段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第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增加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新股发行和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引导社会资金流动,同时加快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际板市场,开展区域性OTC资本市场的改革试点,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的难得机遇做大、做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规模,彻底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格局。
  ――需要为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增加转移支付和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二是积极扩大内需和调整需求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两极分化、加强社会保障和鼓励金融创新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提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和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三是改善金融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四是利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机遇,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和资本输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总之,2010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因时制宜,货币政策必须从传统的关注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多元化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也将趋于多样化。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