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不能屈服于美国的施压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近来,美国频频对人民币汇率“指手画脚”,对中国贸易制裁也愈演愈烈,从轮胎、铜版纸、石油钢管到礼品盒包装丝带,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列入制裁名单。诺贝尔奖得主出面、企业投诉、官员跟进,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三

  近来,美国频频对人民币汇率“指手画脚”,对中国贸易制裁也愈演愈烈,从轮胎、铜版纸、石油钢管到礼品盒包装丝带,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列入制裁名单。诺贝尔奖得主出面、企业投诉、官员跟进,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三部曲”又一次上演。美国此时打出“汇率牌”,多少有点“押宝”今年人民币必将升值的心理。今年初,不少国外甚至国内机构纷纷预测人民币今年将重返升值轨道,这样一来,仿佛是人民币顶不住美国压力而将被动升值。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人民币是否升值、何时升、升多少,这是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己说了才算。未来人民币即使升值,必将是基于中国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而不会是来自西方外界施加压力的结果。

  美国为何热衷人民币升值

  最近一个时期,在全球贸易保护愈演愈烈的风潮中,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老调又被西方重弹,欧美各方对中国外贸施压的行动,正在隐然升级。为什么西方国家这么热衷于人民币升值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建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在放任美元、欧元贬值的同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为了减少对我国的贸易逆差。但实际上,重弹人民币升值的老调意在转移视线、推卸责任,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为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埋单”。为摆脱金融危机,美国正在利用其美元的霸权地位,以及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便利,执行“弱势美元”政策,放任美元贬值,而无理地要求其它国家货币升值。因为美元贬值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受害者则是世界各国及正在脆弱复苏的全球经济。

  石建勋认为,以贸易平衡状况论断人民币汇率没有意义,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双边贸易失衡是常态,从来都不是汇率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货币汇率对改善顺差影响甚小,不论是当年的德国,还是现在的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国,都延续了几十年对美国贸易顺差的贸易地位。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机制都是完全浮动的,但对改善双边贸易的失衡没有任何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货顽强的生命力,背后是中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品牌、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方面多年积累的优势。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飞机等航空器、工业设备等,这些产品在中国进口需求中占比不大,短期内难以大幅上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价廉物美的中国货让美国民众在减薪和失业的压力面前,稍稍缓了一口气。此时,如果中国货因人民币升值而突然提价,随之而来的消费危机将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因此,中美贸易力量对比取决于双方比较优势,而不是汇率,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贸易平衡。
 
  顺差不是得益于汇率

  商务部的一家研究机构新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派的主要理由是抑制已经显现的通货膨胀,缓解国际压力,尤其是逐渐升温的贸易摩擦。一些研究者相信,在央行缺少加息空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升值似乎是一张解决通货膨胀的“良方”。其理论基础是,如果升值能明显抑制出口,降低贸易顺差,无疑对抑制通胀有重要作用。

  但是,据商务部这家研究机构测算,升值对顺差的贡献仅为20%~25%,而外需等因素占70%以上,后者才是顺差快速增长的主因。

  花旗集团前任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告诉记者,“用人民币升值抵制通胀是有条件假设的,那就是升值会导致出口明显下降。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生产计划都是去年底制定的,短期内很难调整;其次,出口增长模式有一定依赖性,因此表现为‘出口刚性’,短期内也不可能改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3年后累计下降1.5%~3.0%。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短期作用较小。”

  “历史也证明了,当本国货币升值时,贸易顺差随之扩张,升值对减缓贸易顺差没有任何帮助。台湾、日本和德国升值了本币后并没有解决顺差的问题,这是他们在这个阶段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样,2007年~2008年人民币升值超过10%,但中国对美、欧顺差不减反增,事实上也表明汇率并不是中国对外顺差的主因。”易宪容向记者坦言。

  石建勋说,目前中国制造业比重占47%,但服务业仅占41%,远低于印度和墨西哥,甚至比印度尼西亚还低。这种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即使汇率升值30%,顺差也未必发生逆转,期望通过升值改变顺差是不现实的。
 
    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实际有效汇率来看,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全球信贷危机爆发前,只有泰铢的汇率水平超过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高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

  人民币汇率如何维稳

  根据测算,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基本合理的水平,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低估约4%。随着我国经济率先反弹,人民币汇率又面临新一轮升值压力。汲取上一轮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的经验教训,我国应该提前行动,构建一套合理机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给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方案:一是要适度控制外汇资金流入,防止助推人民币升值。二是要进一步鼓励境内企业对外投资,扩大外汇的投资渠道。

  “建立境内外本外币债券市场,才能平衡外汇供需。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根本点在于保持本外币供需基本平衡。未来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机遇期,境内外币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境外人民币规模将不容小视。这两个领域的本外币规模将是影响汇率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可考虑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积极疏导境外人民币和境内外币资金的正常流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陈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我国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一是进一步拓展人民币使用的范围和规模,增加境外市场上人民币供给量;二是促进债券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活跃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三是丰富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要扩大境内外币债券市场,拓宽外币持有者投资渠道,减少外汇储备压力。境内外币资产的运用范围比较狭窄,经济主体很少愿意持有外币,中国人民银行几乎成为国内外汇市场唯一的买入者,贸易顺差和FDI渠道流入的外汇资金几乎全部转变成国家外汇储备,从而引发人民币升值。我国应扩大境内外币资金的投资渠道,提高外币收益水平,其中比较有效和可行的做法是扩大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钟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钟红建议政府管理层应从三方面着手推进外币债券市场发展:一是将债券投资主体扩大至普通居民,进一步贯彻“藏富于民”的理念;二是鼓励“走出去”的企业和进出口企业作为外币债券发行主体,满足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的需要;三是债券品种应以中短期为主,以较好的流动性活跃外币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