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建议催生新规 Hold住“疯狂”的理财产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句普通的提示语,在今年1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硬规”下,出现在各大银行五花八门理财产品的醒目位置。 中国银监会出台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句普通的提示语,在今年1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硬规”下,出现在各大银行五花八门理财产品的醒目位置。中国银监会出台的这项新规,让打着“高收益率”口号、故意弱化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由“疯狂”开始回归理性。而该办法的出台,与全国人大代表、原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在去年“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建议紧密相关。
理财市场混乱 代表提建议
“近日,我走访了我市几家商业银行,卖理财产品都守"规矩"了,而且有风险提示,产品说明书也更容易懂了。”陈万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如是说。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万志提交了《关于整治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建议》。谈到提交建议的初衷,陈万志表示:“近年来,随着投资理财理念的普及,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追捧,但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风险提示形同虚设、投诉无门推脱责任,屡屡曝光。”
陈万志说,理财市场的不规范,导致问题频繁发生。他有一份调查数据,一个地方中级法院,一年就受理了80余件银行理财纠纷案。
理财产品市场的“疯狂”状态,让很多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严重伤害。陈万志调研后,提交了《关于整治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建议》。从存在问题分析到对策建议,一一陈述。
银监会吸纳建议出台新规
陈万志的这份建议,很快转到了承办单位中国银监会。
去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处理工作座谈会上,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负责人在会上发言,在谈及代表建议推动银监会工作的案例中,陈万志的这份建议,作为“内部重点建议”,排在了第一位。
该负责人在大会上说,针对陈万志代表提出的建议,在充分考察理财产品销售问题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办法,明确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要求银行做好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
陈万志说,在出台的《办法》中,还吸取了他提到的“建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制度,以及合同条款清晰易懂”等建议。
理财“天书”更易懂
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大银行的营业网点,发现新版理财产品说明书介绍收益时,增添了“测算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等字样。此外,被投资者视为“天书”的结构性产品说明书,也摒弃了触发条件、初始价格等专业术语,更加简单明了。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其新印刷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除了收益率介绍,还增加了风险评级栏目,并明确提示客户“理财产品非存款”。
当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购买理财产品时是否可以免掉“风险测评”这一环节,该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客户买任何理财产品都要重新进行风险测评。”该经理还告诉记者,特别是对于一些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的客户,银行须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才能对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