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月出口增速创三年新高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在基数效应的推动下,2010年2月,中国出口增速创下三年来的新高,月度出口额高于2008年同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需出现了真正恢复。       海关总署3月1

      在基数效应的推动下,2010年2月,中国出口增速创下三年来的新高,月度出口额高于2008年同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需出现了真正恢复。
      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814.33亿美元,同比增加45.2%,其中出口9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5.7%,为2007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也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进口869.1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当月实现贸易顺差76.12亿美元,同比增加59.95%,但是创下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经季节调整后,2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增长66.2%、59.1%和74.7%,环比出口下降2.2%,进口增长6.3%。

   由于2008年2月和2010年2月均包含春节,进出口数据具有可比性。与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2月相比,今年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增长9%;其中出口增长8.2%,进口增长9.8%。

   出口和进口的表现均略好于市场预期。财新传媒3月初对多家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查,19位经济学家对2月出口和进口的预测均值分别为39.8%和41.7%。

  “出口同比增速激增,主要归功于2009年同期的低基数。”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2月,中国出口跌至谷底,仅为648.65亿美元,为2006年3月以来的月度出口最低值,同比下降25.75%,较上月也下降了256.2亿美元。

   从商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反弹明显。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纺织纱线、箱包、服装、鞋类和玩具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9.5%、34.6%、23.8%、23.6%和28%,而1月,这些产品的增速或小幅增长,或仍为负增长。

   前两个月一直跑赢消费品的机电产品,也延续了大幅增长的态势。2010年前两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2.2%,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36.7%。

   尽管出口增速明显改善,但是商务部并不认为外需真正恢复。

    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从全球不稳定的形势和金融海啸震中区国家的高失业率、低储蓄率情况来看,世界消费市场和中国出口的真正恢复还有待时日,中国出口要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日前也对记者表示,近期调研发现,尽管出口呈现增长,但是,导致增长的因素很复杂,补库存是主要原因,而外商预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投机性订单也占了相当比重,“并不是外需突然有了大幅增加。”

   2010年2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44.7%,较1月的85.5%大幅下滑。“受国内刺激政策的影响,危机最坏的阶段中国进口非常强劲,因此,春节因素是进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力量。”陆挺称。

   中国出口的逐渐企稳,也给政策退出和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3月6日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从非常规的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这里也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