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创盈7号”巨亏43%谁之过?
2009年1月12日,白雪(化名)建立了一个维权群。10天后,华夏银行正式对旗下理财产品“创盈7号”展开清算—此产品当时面临高达43.6%的巨亏。
白雪是亏损的投资者之一,这笔投资的亏损,使其不得不推迟了买房的计划。在几度找华夏银行“说理”不成之下,她成立了维权群,希望集合遭受损失的投资者集体维权。但由于种种原因,白雪及其群友最终还是与华夏银行签订了展期2年的合同。
时隔一年,白雪却发现自己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在2009年上证综指大幅反弹超过80%的情况下,“创盈7号”的累计增长率竟然仍高达-37.8%,仅比上年同期略微反弹了5.8个点。
销售时忽略风险提示之过?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统计中,“创盈7号”成为2009年亏损最严重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支理财产品成立于2008年1月,发行期一年。华夏银行通过该产品的募资所得,将投于平安信托设立的“华夏平安福1号单一资金信托”,资产配比为0-95%证券投资基金、5%-100%新股申购等。
白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母亲经华夏银行销售员推荐,看到宣传单页上注明“预期收益达30%”,从而买入“创盈7号”。亏损了20多万,网名为“幸福日子”的投资者则是被华夏银行员工的亲戚拖下水。两个案例相似之处是销售员在销售时不约而同注重宣传“创盈7号”的高盈利预期,而回避了可能遭致亏损本金结果的高风险。
“创盈7号”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且为固定期限理财产品,这意味着风险度很高。专家称,其目标客户群应为拥有成熟投资理念、良好投资心态,并有较大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然而时代周报记者采访发现,该产品不少投资者为退休老人、刚迈入社会的毕业生和家庭妇女。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的销售上,直接将指标落实到个人,销售员为顺利完成销售指标,往往将目标客户群的标准一降再降,从而将部分非目标客户群纳入了客户范围,有误导客户投资的嫌疑。
发行主体“不作为”之过?
华夏银行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创盈7号”是投资于二级市场的基金宝产品,亏损的很大因素是受2008年股票市场巨幅波动的影响,为了避免让投资者的亏损继续放大,因此2009年初决定进行两年展期,到2011年1月为止。
不过在白雪及其群友看来,上述说法无法洗脱华夏银行及平安证券在投资中的“不作为”之嫌。白雪指出,协议上写明,如遇到市场剧烈波动对产品有重大影响,将提前终止—从2008年1月31日上证综指4383点,到2008年12月31日的1820点,大幅下跌58%,“这算不算剧烈波动?巨亏45%算不算重大影响?亏损近一半了还不及时终止,华夏银行算不算违约?”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伯英认为,“创盈7号”的发行主体未能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没有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最终导致投资者的巨亏。
有讽刺意味的是,该产品说明书称其具有“投资品种灵活配置”的特点,可望“以本金安全为前提,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为客户获取超额收益”。但显然,“创盈7号”的发行主体没有做到。该产品的资产保管人是华夏银行、投资顾问为平安证券、信托计划管理人是平安信托。
投资经理判断失误之过?
王伯英表示,“创盈7号”2008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发行机构对投资对象的走势判断错误且资产配置不合理,对风险较高的证券投资类基金的配置过高,而对低风险的稳健型现金类资产的配置过低,使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直接投资基金无异。
投资报告显示,2008年上证综指从年初开始大跌,但“创盈7号” 直到8-10月,才开始大幅降低股票型基金、封闭式基金、场内ETF等高风险基金的投资比例,且基金投资比例仍高达93%。对大势判断失准、反应速度太慢,最终导致该产品巨幅亏损。
华夏银行曾在2009年初承诺“将更换投资经理”以期扭转亏损。但原投资经理李林岭仍持续为“创盈7号”服务到2009年12月,才更换为投资风格稳健的王增财。与此同时,在2009年A股市场大势向好的情况下,“创盈7号”并未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创盈7号”新任投资经理王增财在2009年度投资报告承认,为了保住产品不再向下亏损,该年年初投资过于保守,未能抓住底部建仓的时机,导致错失上半年的有利行情,投资业绩改善不明显。
如今,“幸福日子”已经下狠心断臂求生—赎回了投资。而白雪及其签订了展期合同的群友则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若提前赎回,那么前面两年的投资时间白费了,而且投资依然巨亏37.8%;若不赎回,谁知道未来一年里,会不会亏得更厉害?
对此,银行理财分析师提醒说,由于这类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许多投资者很难清楚地理解所设计收益与亏损的原因,因此不能简单地看收益率,而更要注意该类产品的高风险因素做到理性投资。
同为红利基金 红利天壤之别
华彩
截至2010年3月7日,中国大陆基金市场以投资红利股或者具有良好分红能力股票基金共有13只,除了华安宏利外,在基金名字上均标有“红利”的醒目标签,它们是:华夏红利、工银红利、光大红利、国联安红利、华安宏利、中信红利、南方盛元红利、泰达荷银红利、金鹰红利、益民红利、长盛红利、浦银安盛红利、友邦华泰红利ETF。
在这13只红利型基金中,友邦华泰红利基金是指数型基金,与其他主动管理型基金风格不同,在衡量投资能力上没有可比性。泰达荷银红利基金、长盛红利基金、浦银安盛红利基金成立时间均不足6个月,难以根据历史业绩衡量其投资能力。剔除这4只基金,我们来分析一下剩余9只红利型基金的投资价值。
本人查阅了2010年3月5日的基金数据, 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红利型基金总体上表现优秀,中长期平均业绩跑赢大盘。最近三年,成立三年以上的5只红利型基金平均回报率达19.97%,而同期上证综指只上涨了8.82%;最近两年,成立两年以上的6只红利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5.54%,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29.38%%;最近1年,成立一年以上的9只红利型基金平均回报率达39.15%,而同期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36.47%。红利型基金最近6个月以内的短期业绩虽然暂时落后于大盘指数,但落后的幅度十分有限。红利型基金平均业绩超越大盘说明,精选绩优股、红利股是正确的投资方向,这进一步验证了价值投资理念的正确性。
第二,同为红利型基金,业绩差别巨大。表现最优秀的3支是华夏红利、中信红利、华安宏利;表现最落后的3只是益民红利、国联安红利、金鹰红利。截至2010年3月5日,华夏红利期三年的回报率为32.25%,而益民红利仅有7.43%,前者是后者的443%。华夏红利二年的回报率为5.55%,而益民红利的回报率却是-15.54%;华夏红利一年回报率高达45.4%,而金鹰红利回报率却仅有16.43%,益民红利仅有25.59%。从基金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实力不同,旗下的基金表现也是天壤之别。 由此看来,即使是风格相近、类型相同的基金,投资价格各不同相,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仅要配置好基金种类,同时也要在同类基金中优中选优。套用股市中的一句话: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分析完红利型基金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小品《卖拐》中的一句台词: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