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需要规范创新发展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银行理财以其收益稳定、流动性及灵活性强等特点,日益受到金融监管层、学术院校、各类型银行及投资者的关注。据中国第一银行理财门户网站月银网统计,仅2009年就有86家商业银行在国内发行了7322款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以其收益稳定、流动性及灵活性强等特点,日益受到金融监管层、学术院校、各类型银行及投资者的关注。据中国第一银行理财门户网站月银网统计,仅2009年就有86家商业银行在国内发行了7322款银行理财产品,无论发行数量、发行范围还是发行规模,都昭示着该业务在国内投资领域,日益占据核心地位。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金融监管层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增进信息透明,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视和期许。

  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宋国良介绍,在国外,银行理财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说,早已成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利润来源。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投资途径。

  相对于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方式,由于有银行体制、银行实力、银行诚信做后盾,银行理财在安全保值增值方面更胜一筹。相对于房地产、艺术收藏品等投资方式,银行理财在掌握信息的便捷度、操作的便捷度、投资门槛等方面更有优势。相对于银行传统业务,银行理财在收益率方面,提高了想象空间。因此,可以说,银行理财业务,在中国投资方式单一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一把投资利器,适合不同层次的投资者。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直接购买值得信赖的、适合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届时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即可。对于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和雄厚实力的投资者来说,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选择值得信赖的银行和团队,组建私人银行或者进行财富管理。对于企业或者项目来说,要想获得定向资金,也可以委托值得信赖的银行和团队,进行融资。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理财需求,银行理财业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是可以有所不同的,既可以理解成投资,也可以是财富管理,还可以作为融资通道。

  对于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现状,宋国良解释道,银行理财作为新的投资、财富管理、理财、融资利器,在中国已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但任何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现在国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化创新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系列的规范化措施、引导有序创新的措施已经或者正在出台。政策的出台,就需要学术机构、行业人士甚至民间力量的呼应,才能更好地达致目的。为此决定在4月16日至17日在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中国·银行理财高层论坛”。

  此次论坛的目的主要有三点,第一,解读行业政策,求同存异,实现价值和谐统一和差异化创新。搭建平台,在监管政策和行业之间形成对接和交流。不仅是解读政策本身,洞悉政策对行业不同立场角色的影响,更是洞察政策背后的价值观念和导向,实现有序和谐和差异化创新。

  第二,对接供需关系,彰显值得信赖的银行理财品牌和团队。对于各大不同类型的银行来说,都希望有一个专业、权威、可信赖的平台,能够充分展示其独特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希望通过了解权威而透明的信息,真正洞悉这些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投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银行理财业务在产品设计和运营方面,也存在着需求关系,是否能引入一家优质的产品设计团队、运营团队和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对不同银行产品设计团队、运营团队的披露,也能让投资者获得更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第三,建立统一价值观念下的普及机制。将发布文集公示、蓝皮书公示、品牌展示等方式,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念,揭示不同类型的产品信息,业务发展情况,甚至举行课题讲座,组建和形成银行理财俱乐部等长效机制,让各类银行、不同层次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认识逐渐丰满和日渐成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另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多元学术视角、行业各方的平等交流和参与,搭建平台,广泛参与也是本次论坛最与众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