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是最大的社会游资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要问闲钱投哪去,众人齐指银行门”。 现代社会,居民的投资热情一再高涨,而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渠道方面有其强势地位,在传统投资方式衰落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异军突起,承担起帮助投资者跑赢通
“要问闲钱投哪去,众人齐指银行门”。现代社会,居民的投资热情一再高涨,而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渠道方面有其强势地位,在传统投资方式衰落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异军突起,承担起帮助投资者跑赢通胀的重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房地产投资不再是居民的投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投资“基金、理财产品”。
2011年可以说是银行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的一年——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22379款,较2010年同期发行量增加10975款,增长一倍有多。2011年银行能够发售天量理财产品,一方面是去年各投机市场疲软,楼市被调控、股市跌跌不休、商品期货市场也不怎么样……另一方面,有许多银行把理财产品作为解决存款乏力的良方,表外化的理财产品起到了缓解存贷比的压力。
同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成了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有媒体报道: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1年共有87家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累计(包括已购买和拟购买)投资总额高达304.7亿元,其中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规模达到255.25亿元。
今年股市景气度快速上升,也吸引理财产品市场变脸了。这里面当然还有监管的原因——叫停银信合作、资产池项目、票据信托以及表外资产并表,这些监管“紧箍咒”令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范围大大收窄,股市、期货有赚钱效应,自然会吸引银行去发行相关产品。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今年以来,投资于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从去年同期的9.04%和11.94%下滑至1.52%和3.97%,而股票类、挂钩大宗商品的产品占比分别从去年同期的0.12%和2.88%上升至0.46%和4.26%。
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都不长,到期以后买什么?是需要斟酌的。现在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存量有上千亿元,存量到期后释放的资金需要新产品来吸收。为了防止到期资金被其他银行分流,它们必须维持一定的新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但原来的许多稳健的产品由于受监管限制不能再发行,于是不得不增加结构类或股票类等创新型产品的发行量,股权类、结构类产品和QDII或许会成为突破的新方向。
证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吴利军曾表示,要加强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投资组合中增加相对安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不过,因为部分涉及股票的银行理财产品在2009年到期时折戟沉沙,当时多家银行涉股类理财产品亏损严重,部分产品的本金亏损幅度高达四成,导致银行与客户矛盾重重,客户指责银行理财能力不强、风险控制弱化。银监会200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禁止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或相关证券投资基金,仅对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开放股票市场。所以,目前银行发行的涉股类理财产品并不直接投资二级市场股票,而是通过票据等金融工具与股票表现挂钩。股票市场想觊觎银行理财资金,还要过银监会这一关。
另外,券商的理财产品也不是小数目。去年年初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遭遇股市行情持续下跌的兔年,理财投资无奈成了“比谁亏得更少”的游戏。根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存续的266只券商理财产品中,仅有46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不到两成。
今年股市行情有起色了,券商怎么可能坐失良机呢?近期有报道称,鉴于定向增发的市场平均折价率达到20%以上,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安全边际,是比较好的理财产品标的。在上市公司频频下调增发价格的情况下,继去年东方证券和国泰君安首次推出定增集合理财计划之后,长城证券也在近期推出了长城2号定增集合理财产品。此外,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向证监会申报了多款定增集合理财产品。
不管怎么说,当一个市场有了赚钱效应的时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博弈。游资的进进出出,肯定会导致行情的震荡,关键要看,在震荡过程中是进二退一呢,还是进二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