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实证 认知

人物对话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22年来,从最初脱胎于中信公司银行部到今天中信银行已经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业务辐射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阳谦于1988年加入中信,从交易员到副行长,从金融“门外汉”到银行家。欧阳谦见证了中信银行的成长,中信银行更成就了欧阳谦的事业。2009年7月6日,本刊记者在他位于北京富华大厦的办公室里采访了这位中信银行的第一个博士。谈话中,他说得最多的六个字是“平台、实证、认知”,这也折射出他的谦和、求实、严谨。
——专访中信银行副行长欧阳谦博士
《中国外汇理财》:您可否谈谈这20多年来中信银行和您是怎样走过来的?
欧阳谦:谈到个人的成长经历,恐怕只有与所处的大环境或者说平台放到一起才有意义。很多人会以为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人奋斗,但实际上,有时候平台的作用远大于个人的努力。
中信银行是一家追求上进、追求卓越的金融企业。从中国的大环境看,正是30年改革开放使大量的新生事物涌进来,促进了国内新型市场环境的形成,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我觉得个人和企业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中国乃至世界这个大环境。可以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遇。
我刚加入中信时,对银行的很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东西都不太懂。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刚刚起步,不用说我这个未学过金融和经济的外行不懂,就连当时银行的管理人员了解也不多。在这期间,一位老行长(时任常务副行长)对我们帮助很大,他的很多关于银行经营的理念让我受益终身。比如,他曾经说过,银行最重要的是客户。就像做生意,如果从客户身上挣到一笔钱可能明天就没有了,但只要有客户就一直会有钱挣。这个理念,在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是震撼性的。即便在今天,依然未必有很多人能够认识到“客户至上”的重要性。
《中国外汇理财》:中信银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据说中信银行的资金风险控制系统是由您带着您的团队一手建立起来的,对么?
欧阳谦:1991年,中信银行曾经在资金交易上出现了一个较大的亏损,业内甚至有人担心中信银行都难以运转下去。那时,我们一边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渐扭转危机,一边着手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我们最初的风险控制只是一张LOTUS表,后来把这张表与当时的实时数据链接在一起,就能做到“头寸盯市”(Mark-to-Market)了。这在当时看来是很神奇的事情。当然,现在复杂的产品就需要更多的软件和设备了。
今天,我不敢说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是最好的,但无论从管理架构、管理理念、还是从管理流程看,我都有信心说中信银行是出色的。这是在汲取了很多教训之后才不断建立起来的。
《中国外汇理财》:大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银行业专家,您对此持怎样的观点?
欧阳谦:只把目光盯住金融衍生产品是很狭隘的,还应从网络和系统的角度考虑。从认识论的高度看,正如暴风雨这一自然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世界上发生一样,金融危机也是人类对金融的认识和理念的一个波折,它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人类总是认为自己能够预测危机并掌握解决之道,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认识缺陷。也就是说,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即使不出现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也会出现别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的风险会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这个影响超过了其本身倒闭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了其自身35倍的杠杆比率。其实,一个机构承受35倍的杠杆比率在彼时和此时的华尔街,本身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一旦风险蔓延,则对系统造成损害。
所以,当前金融部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重新设计金融体系,一定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更有效的金融市场,而不是只盯着某种产品。
《中国外汇理财》:您认为什么是更有效的金融市场?怎样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
欧阳谦: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也在做分析论证,现在还没有完整的答案。我们试图用网络理论来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三个原因。
首先是传播。完全放开的金融市场就像一个网络,如果允许资本和各种理念(例如产品复制)在网络中自由流动,那么风险的传播就不可避免。因为网络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个自由的经济体一旦形成网络,总会有一些不期望的东西夹杂其中,其传播的速度甚至要超过我们希望传播的、主流的信息。然而,这就是自然的状态,是不可否认的。
其次是聚集。在网络中,能量容易在某个节点聚集。举例来说,贝尔斯登在房地产抵押证券交易方面做得很出色,于是客户都愿意同他叙做这方面的业务。客户来得越多,贝尔斯登在房地产抵押证券方面的业务做得就越好。这就是信息的正反馈过程。从品牌、业务和市场营销的角度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系统的角度看,风险也会以这种形式聚集在某个节点周围。如果我们把风险视为一种能量,贝尔斯登、雷曼就是这种能量聚集的节点。
第三是临界点。无论市场参与者的动力是追逐利润还是追逐薪酬激励,或是追求业务发展的迅速膨胀,其最终都会将金融网络推向一个临界点。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非常微小的扰动,就会使整个网络崩溃,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我们曾经用一个“威尼斯桥”的模型来解释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由一座一座桥连接起来,就像一个网络。假定在威尼斯可以开车,下班时,每栋楼里每10分钟出来一辆车。大家都会选择交通状况较好的路走,但是在选择道路时司机并不知道这条路是否会堵。当司机发现选错了路时,已经发生了堵车,而且还堵在了桥上。这时,有一座桥由于上面停的车(负载)过多被压塌了。警察就会疏导交通把车辆分流到其他的路。由于(负载)分流,另一座桥也被压塌了。而这时还有车在不断地开出来。最后,一座又一座桥被压塌。这和我们金融危机的过程有着相同的原理:先是贝尔斯登,再是雷曼兄弟,然后是通用……一座一座“桥”就这样被压塌了。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隔离的方法很多,控制交易品种、交易量、采用经济的手段引导等。但是,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不能简单地为了安全而牺牲市场效率。完全隔离就是牺牲市场效率,而市场经济最大的优点就是效率。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不断探索,经过相当时间后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均衡。当然,到那时我们又会面临没有认知过的新问题、新风险。
《中国外汇理财》:1999年,您曾出过一本名为《资金效率》的书,内容涉及系统设计、风险设计、会计结算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问题。10年过去了,您认为中国的企业目前在资金使用效率上有改进或提高吗?
欧阳谦: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上,改进得比我想象的慢。要想改进这种现状,一是要找合适的人做这件事。资金管理是一个多元风险的业务,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需要有人去钻研;二是要给他们机会和空间。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会遇到一些阻力,这是企业政治问题,高层领导要了解这些问题并予以支持。
《中国外汇理财》:作为与中国外汇市场同步成长起来的外汇交易专家,您与中国外汇市场共同经历了20余年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可否谈谈您对中国外汇市场现状的评述和对未来的展望?
欧阳谦:应当祝贺中国的外汇市场发展从目前的效果看是成功的,无论在效率还是稳定性两方面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对外汇市场今后的发展,我认为有三点要做。
第一,市场一定要有效率,同时要相对稳定(在一定波动范围内)。波动率太大,就可能会出现1997年的泰国金融动荡;而过分固定,又会回到计划经济。两者都不是所希望的,所以要达到动态均衡。
第二,要好好总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而哪些地方是靠运气或偶然因素,我们还有哪些需要虚心学习。这次金融危机在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爆发,是老天帮了我们的忙,正可谓“人努力,政策对,天帮忙。”但是,庆幸之余,认识上还必须回到最初讲的,要有科学的认知态度。
第三,对未来多做一些准备。这样,未来的市场才会越来越健康。
《中国外汇理财》:从插队到海外求学攻读博士,从水轮发电、航空动力到金融,从工人到银行家,您是如何实现这些看起来不可能的跨越的?当年的专业知识对您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欧阳谦:这是中信银行开放性的体现,其中也有偶然性。(支持)跨越的主要在于学习能力。我在入行面试时对当时的行领导说:“我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三大部分,1/3是外语,1/3是通用的数理化,1/3是我在攻读博士时学习的搜集、解决并论证自己观点的研究和实证能力。”就我的知识结构而言,我放弃的航空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际不到5%。做资金交易,每天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因此必须以实证的态度学习。如果没有这种踏实的态度以及研究能力,市场就会给你无情的教训。
《中国外汇理财》:您认为银行在选拔资金交易员,是否应该像当初的中信那样——不拘一格选人才?
欧阳谦:中国金融企业在选拔人才、管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核心人才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成功的企业像汇丰、麦肯锡、高盛等在选拔人才时都有自己独到的办法。我碰到的国外资金交易员,有学历史、哲学的,还有跳芭蕾舞的,非常多元、奇特。因此,中国不要认为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的金融业就拥有了可以和国外的金融机构平起平坐、过招的能力。实际上,中国的金融业在多方面都还很弱。
《中国外汇理财》:您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的人,插过队,当过工人,几乎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归博士。您能谈谈是哪段经历对您的一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吗?
欧阳谦:相比之下,我的4年土插队和4年洋插队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土插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国农民的认识。农民在与大自然的挑战、应战过程中表现出了韧劲和智慧。了解了这些后,当我遇到困难和委屈时,就不至于惊慌失措,不至于难以承受。洋插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开阔了眼界。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在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他们的包容性、多元性,对科学的严谨,文化、思想的底蕴,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中国外汇理财》:听说您的业余爱好广泛,体育有游泳、篮球,艺术有声乐、钢琴和素描,并且是巴洛克合唱团的成员。这些爱好对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欧阳谦:减压和情绪的平衡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只要是与工作相关系数低的,都可以用来减压。
《中国外汇理财》:中国的金融行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您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前辈,能否对年轻人提一些建议?
欧阳谦:很多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但社会的回报不够,经常空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很强的能力,但这里也有一个平台问题。2007年中信银行路演时获得的融资倍数在当时是最高的,而当年中国建设银行作为第一家上市的银行,融资的困难远远大于我们。因此,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绩。人也是这样,当他站在一个平台上时,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年轻人一定要与平台相结合,才有可能成熟,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