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舌战” 欧元区核心集团出现裂痕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汀·拉加德3月15日打破了法德之间的长期“禁忌”,公开指责德国过分注重出口的经济模式是造成欧元区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随后,德国政府立即反击,称德国出口有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和资本市场对欧元的
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汀·拉加德3月15日打破了法德之间的长期“禁忌”,公开指责德国过分注重出口的经济模式是造成欧元区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随后,德国政府立即反击,称德国出口有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和资本市场对欧元的信任。在希腊危机有望得到化解的背景下,欧元区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这番“唇枪舌剑”提醒人们:欲保证类似希腊的危机状况不再发生,欧元区内部的深层次矛盾不可回避,该区域内部仍需进行结构性调整。欧元区核心集团内部矛盾的公开化,想必也是所谓“良药苦口”,提醒欧元区“治标更应治本”。
女财长“语惊四座”
3月15日,拉加德打破了法德之间的长期“禁忌”,“异常直白”地指责德国对欧元区造成的不良影响。她表示,德国在过去十年间很明显在贸易方面“做得相当好”,该国改善了其竞争力,但劳工成本也因此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她“并不确定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对整个欧盟是否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但很明显我们需要更好的协同发展模式”。
拉加德称,欧元区部分国家的出口状况低迷,德国贸易盈余的局面可能无法维持,因此德国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刺激内需,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欧元区的贸易逆差经济体重获竞争力及整顿公共财政。
就在拉加德的言论“问世”后几个小时,德国政府发言人克里斯托弗·斯特格曼斯随即表示,“阻止出口经济与欧洲竞争概念相违背。”
调整难以快速到位
对于拉加德的“指责”,德国女总理安杰拉·默克尔显然不能接受。她反驳道:“与其要求一些经济体做出刻意调整来迁就其他,倒不如整个欧元区共同努力寻求更加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
默克尔指出,德国的制造业部门实际上由一些中小型家族企业所组成的网络,虽然销售环节上严重依赖出口,却高度专业化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和快速反应力。因此,真正问题在于,欧元区其他经济体企业如何能够具备同样的素质。
有媒体指出,无论是德国还是欧元区的其它经济体,都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全球经济新格局之间的契合程度,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过,鉴于整个欧元区内部各经济体政治和经济实力差距较为悬殊,相应的调整将更多反映德国和法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意愿;加之欧元区内部长期以来执行保守经济政策的“惯性”,该区域经济领域的调整可能难以快速且深层次地满足客观经济环境的需求。
事实上,德国有关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F)的提议,也成为德法新的“战场”。
有媒体指出,法国仍热衷于推广自身加强经济政策协作的想法,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汀·拉加德的表态则展现出法德两国政府间对“欧洲经济政府”不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