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首套房贷玩起竞价排名
无利不起早,房贷放款竟然仿效搜索引擎,也玩起了竞价排名的把戏。部分银行在信贷额度收紧的大环境下,干脆对申请房贷的客户坐地起价,即使首套房贷客户也不得不面临要想早拿到贷款,利率就得跳价的为难情况。
“没想到银行也像中介一样跳价,说好的房贷利率竟然一再往上涨。”上海客户曹先生向记者介绍,他在1月底的时候向一家非上市银行申请首套房贷,一开始说好了利率按七折计算,但贷款金额一时没有到位。
等过了春节,该行信贷员先表示利率折扣要上浮到八五折,曹先生也只能认可了。但没想到的是,信贷员上周四又改口称,如果答应利率上浮到九折,那么可以做到马上放款,否则只能排队等候而且时间不定。
“客户有意见可以理解,但是银行采用竞价排名属于市场行为。”该行一支行负责人陈先生对记者表示,房贷额度竞价排名是营销部门想出来的,按照“价高者先得”的原则。对于客户指责该行在房贷利率上一改再改缺少诚信的问题,陈先生辩解银行并没有强迫他接受高利率,只是为客户“考虑”,提供了一种贷款尽快到账的方法。如果客户只接受原来较低的房贷利率,因为全行信贷额度有限只能依次排队,所以银行方面并不存在违规之处。
“原本以为只有中介会搞跳价,没想到竟然连银行也变得这副样子。”曹先生无奈地表示,银行的不诚信让他实在吃不消,谈好的利率竟然一变再变。而更关键的是,虽然曹先生已经按银行要求在贷款合同上签字,但是银行却迟迟没有在合同上盖章。这使曹先生虽然感到一肚子憋屈,但是却无法投诉该银行。对此问题,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资深律师何玉平分析,如果贷款合同上只有曹先生的个人签名而无银行盖章,那么说明这份合同只是单方协议,并未被双方认可。
“因为银行不盖章,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那曹先生自然就没办法投诉这家银行。”何玉平律师特别提醒,银行客户经理或者信贷员口头承诺的房贷利率并不算数,最终利率是以银行盖章的合同为准。所以,银行说话不算数的行为,从道德上来看是有问题的,但从法律上来看不存在问题。
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贷业务高级经理方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不少银行对外宣称个贷额度都用完了,但怎么可能呢?更重要的是想等加息后再放款,增加息差收入。有些银行的房贷利率竞价排名,其实就是一种变相提前加息的行为。”不少银行业人士表示,目前的房贷标准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与以往所有银行统一标准截然不同,现在不仅各家银行的标准不同,而且同一家银行下属不同网点的说法也有差距。由于官方的“房贷利率按风险定价”要求并不明确,反而给银行在具体操作中更大的活动空间。
本文综合《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