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被美国政治化”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3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日本和德国以及中国本币升值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本币的升值对调节贸易的作用十分有限。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无法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强压一国货币对彼此都没有好处,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
陈德铭援引德国、日本上个世纪下半叶本币升值以及人民币升值佐证他的观点。
他说,2005年-2008年,人民币已经升值20%多,但中国的贸易不降反升。去年,人民币的汇率基本稳定,但是贸易的顺差下降了30%多。今年1-2月份,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再度下降了50%。“我个人预计今年3月份,中国的贸易可能会出现逆差。”
有与会者向陈德铭发问,由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美国财政部将于4月15日公布汇率报告,可能会把中国列为货币汇率操纵国,届时中国将采取何种回应措施。
陈德铭表示,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也很关注。美国已经把这个问题政治化了,这本来是一个经济问题,汇率问题是一个国家主权内的问题,不是两个国家之间讨论的问题。如果汇率影响到了贸易,那么应该从多方面的角度来衡量。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只占中国对外整个贸易的百分之十几,如果谈到汇率问题,那要考虑很多其他国家的利益。就中美贸易来讲,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现在指责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贸易存在着巨大的顺差,其实这不是真相。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公布之后,如果还伴随着贸易制裁,中方不会熟视无睹;如果还伴随着国际法律诉讼,中方也会应对。
陈德铭指出,这段时间总有个别国家盯着中国的贸易,寄希望于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强压一国货币升值对彼此都没有好处,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表明一国货币的升值对贸易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