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岸元:汇率争端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过去一年多来人民币再度盯住美元,可以解释为中国对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贡献,而非以邻为壑  考虑汇率争端问题,不能有积弱之国的逆反心态,即“敌人坚持的,我们一定要反对”、“你说要升,我偏不升”,

    过去一年多来人民币再度盯住美元,可以解释为中国对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贡献,而非以邻为壑

  考虑汇率争端问题,不能有积弱之国的逆反心态,即“敌人坚持的,我们一定要反对”、“你说要升,我偏不升”,要按照经济自身的逻辑进行分析。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化方面究竟取得多大进展、人民币究竟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大家都心中有数——只要看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状况,以及5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汇率的变动情况,就能够得出公允的结论。但是,政府绝没有通过操纵汇率,谋求不正当出口竞争优势的意思。目前,政府对高出口依存度、巨额顺差转化为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关于逐步恢复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已经达成共识。

   2008年年中以来,人民币事实上停止了对美元渐进升值的进程。这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不得已采取的被动策略。从货币层面看,金融动荡情况下,美元的避险功能突现,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明显升值;稳定人民币和美元的关系,对各方都是一个很强的暗示,避免了竞争性贬值局面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外汇市场的风险。从实体经济层面看,2009年上半年,多种货币对美元都曾显著贬值,其中,不乏与我国存在明显出口竞争关系国家的货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至多发挥了避免中国出口雪上加霜的作用。

  从这两个角度,可以将过去一年多来人民币再度盯住美元,解释为中国对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贡献,而非以邻为壑。因此判断,人民币汇率争端只会停留在双边水平,不至于发展成为多边“人民币升值大合唱”。

  应该说,2010年以来,人民币重新开启渐进升值进程的条件逐步成熟。

  一是,经济企稳向好局面进一步确立,前两个月份各项数据支撑这一结论。

  二是,出口显著增长,小幅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可能被覆盖。近期笔者在山东调研发现,即便是在胶东地区,出口企业也面临招工难问题;即便是针织内衣这样纺织行业的低端工厂,订单规模都高于正常产能。

  2005年汇改前,广为流传的“仅具有承担5%升值能力”判断,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眼下这一局面更加使人不相信承受能力3%或5%的说法,更加不支持出台新的财税政策对冲升值影响的设想。

  三是,进口规模急剧扩大,升值可以增加境内实际贸易利得,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以原油进口为例,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达80美元左右,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价格再度面临调整。简单测算,人民币升值5%,每桶原油进口价格将下跌约250元人民币。同时,升值还将减少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必要性。

  四是,货币政策退出在即,升值能够与其他紧缩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降低动用数量型工具回收流动性的压力。从中美两国的经济形势看,人民币似乎会在美元之前加息,而利差扩大会形成新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妨考虑提前升值,预先释放部分压力;待美元加息后,市场还有可能出现一个反向因素,迟滞人民币汇率上攻的进程。若美元加息在先,市场会随即形成人民币加息的强烈预期,短期内升值压力则将急剧上升,事情会更加麻烦。此外,央票发行总有个限度。按照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顺差减少将缩小需回收的流动性的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加快完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项战略性任务,需要升值带来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强势人民币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加快结构调整,有利于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改善人民福利,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当下,美国国内政治严重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政策决策。关于汇率与逆差的关系,美国各界十分清楚;奥巴马5年内出口倍增的目标,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也不大,毕竟中美产业间存在正面竞争关系的不多。议员们吵吵嚷嚷的动机,只能用选票或阴谋论解释。但你不能用损害我的政治权威为代价,换取你的支持率;不能挑起一轮人民币升值预期海啸,让我来承担巨大的管理风险和管理成本。几十年来,美国国会、白宫间“红脸白脸的双簧”不断上演,这一次,强调“变化”、强调“我能”的美国行政当局必须负起责任,在汇率问题上做出正确表态,平衡国会观点。

  我们的目标,是捍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而不是维持某个汇率水平。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