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3月份可能贸易逆差
“我个人预计今年3月,中国的贸易可能会出现逆差。”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说。
这意味着,2004年5月以来,中国月度贸易的顺差状态将中断。2009年12月起,中国出口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正增长。出口转正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最近数周,中美间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博弈日益升温。
陈德铭表示,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本币的升值对调节贸易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20%,期间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但是全年贸易顺差同比下降34.2%,2010年1月至2月,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贸易顺差激降幅度超过50%。“我个人预计今年3月,中国的贸易可能会出现逆差。”陈德铭称。
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中,73%来自美国,“这主要是美国对中国一个国家单独实行了严格的出口限制。”陈德铭介绍说,美国三次对中国实行限制。最近一次,2007年把中国单独列出来,对中国增加了几十个品种的大类的出口限制,比如计算机、航空航天的民用技术、数控机床,还有很多的零部件。
按惯例,2010年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将发布其汇率政策的报告。陈德铭再次重申,人民币汇率没有低估,如果美国出于自身需要,做出违背事实的答复,“如果这后面伴随着国际多边法律体系的诉讼,我们也会应对。”
陈德铭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跟各国的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国家。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22%,中国出口下降16%。但是,进口只下降了11.2%。从有关经济体海关的数字来看,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出口仍然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正增长。欧盟、美国对华的出口也仅仅下降了1.53%和0.22%。“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牢固,强压一国货币对彼此都没有好处,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
财新网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刺激政策暂不宜言退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昨日在中国发展高层发展2010年年会上表示,目前不宜轻言刺激政策的退出,但应积极着手研究。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会根据世界和中国的情况择机决策,平稳退出,实现“软着陆”。
王军说,就刺激政策的退出而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上山难,下山更难”。如果把刺激政策的决策比作“上山”的话,退出政策就好比“下山”,退出要比当时决定出台刺激政策还要难一些。这是由退出政策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
王军表示,刺激政策的决定是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而退出政策的抉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至少不会像中国8、9月份的钱塘江江潮一样轰然而来、悄然而去,它是一个渐进、温和的发展过程。
他指出,在退出政策的抉择上,有很多技巧需要处理。比如是先退出财政政策,还是先退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货币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货币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财政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等。“这不仅仅是决策的问题,而且需要艺术化地来操作。”
王军说,一国经济政策的取向最终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当今世界形势极其复杂,有的国家在准备加大刺激政策的执行力度,有的则已开始退出或者是部分退出自己的刺激政策,所以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决定它的政策怎么样退出。
但他同时强调,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决定或者是转向,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也要考虑国际间的协同,尽管实现这种协同很艰难,但仍要积极去努力。
新华社
我国连续16年贸易顺差
从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1年~1989年,期间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1990~1996年是较小贸易顺差阶段,仅在1993年出现了122.15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433.08亿美元。
1997年~2009年是较大贸易顺差阶段,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平均每年顺差均在500亿美元以上,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自1993年以来,我国连续16年时间实现了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