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两不同,动静各一边
进入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进一步回暖,国内经济也因2009年“保八”成功而逐渐开始将调整经济结构提上日程,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股市出现深度调整。在这样的环境中,外币与人民币理财市场都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外币理财:稳步回暖,趋势不变
理财产品市场在年初整体遇冷,但外币理财产品却逆势保持回暖趋势。据统计,2010年1月各大银行共发行外币理财产品115款,比2009年增加了约30款。其中,仍然以美元产品居多,而澳元产品的收益率则进一步走向新高。从类型上看,仍以保本型产品居多。
澳元产品强势不减
外币理财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挂钩澳元的理财产品依然保持着良好表现。受澳元长期走强的预期影响,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推出的挂钩香港盈富基金的澳元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8%。盈富基金的管理者由香港政府成立,因此安全性较高。该产品也属于保本型产品,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很值得关注。由于澳元属于高息货币,从2009年1月到2010年2月,澳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从3%左右上升至现在的最高8%。连续4个月就业数据的飙升也为澳元继续走强注入了强心剂。然而,最近澳元也因为其未能如期上调利率出现了短期震荡,投资者应予以关注。
保本产品主导依然
在已经推出的产品中,大多数的投资方向都是安全性较高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一些货币市场工具等等,属于稳健型、保本型产品。即便是一些非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资金投向也都倾向于稳健获利,大都能够实现预期收益。
人民币理财:气温骤降,格局生变
金融危机后,尽管许多大国都承诺经济刺激政策不会立刻退出,但市场的猜想从未间断。2009年1月18日,人民银行于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使得市场隐隐感到加息的脚步,从而导致人们对理财产品兴趣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降低也就成了自然现象。据相关统计,2010年1月份共有41家银行发行了563款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去年12月的920款减少357款。
票据产品平淡 信托产品受宠
理财市场上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结构。从1月下旬到2月,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逐渐由票据型产品居多过渡到目前信托类产品的火热,尤其是用于企业贷款信托类产品大幅增多。贷款项目种类繁多,包括房地产开发、船舶制造、焦化项目等。由于贷款企业很多事大型国有企业,因此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低,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招银进宝之信托贷款103号理财计划,就是为中国电网公司提供贷款。
由于信托产品收益稳健、门槛较低、可作为定期存款的良好替代,深受普通投资者欢迎。而2010年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将使更多的信托类产品问世(例如房地产企业)。而投资者应注意的是,信托贷款类产品多数都是信托公司的贷款项目交给银行代销,因此风险相对信贷类产品还是要高一些。投资者一定要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后再做投资,尤其是对贷款企业和项目,应作充分了解。
股市调整助推“短线产品”热
国内股市出现较深的调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新股频频“破发”。外加春节临近,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频频出台,而地产股又是整个大盘的最大动力之一,因此,许多投资者会选择从股市中将资金撤出,转向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市场,等待趋势进一步明朗。这样,一些管理期限较短、收益较高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需求大幅提高。从2月份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来看,这类产品的数量显著增加。例如,农业银行在2月20日推出了“金钥匙?本利丰”人民币理财“安心得利”系列产品,其中有5只都期限为2周或4周的保本型产品。此外,光大银行也推出的“T计划”2010年九天理财套餐产品。整体来看,在所有理财产品当中,期限为半年以内的理财产品比例也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