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人民币汇率之争(经济聚焦)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寄希望于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完全不符合基本事实。”日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样表示。  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

  “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寄希望于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完全不符合基本事实。”日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样表示。

  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最近,美国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不能不有所回应。

  美为何盯上人民币汇率——

  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扩大出口

  “美国试图依靠扩大出口来缓解本国经济压力,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中贸研究部主任李健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目前看效果一般,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严重,金融状况糟糕,失业率近10%。在其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出口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未来5年内实现出口量增长1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3月,奥巴马又签署一项政令,成立了一个由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出口内阁”,全力扩大美国出口。

  李健认为,美国一直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并且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扩大其出口。”

  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态度,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是一种政治手段。李健认为,目前美国密集施压人民币汇率,有转移国内公众视线之嫌。“美国在艰难复苏中面临重重困难,其高达10%的失业率令美国政客必须找到转移矛盾的新焦点。”

  美国卡托研究所贸易问题专家伊肯森则认为,美国议员高调抨击人民币汇率的做法与今年11月即将举行的中期大选有关,“部分国会议员为争取选民支持,必然做出这种姿态。这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毫无新意可言。”

  压人民币汇率损人不利己——

  汇率问题单边采取措施,只能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给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

  美国一些人士把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但应当看到,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主因,施压人民币汇率不仅有损中国的利益,也难以改善美国的贸易状况,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部分美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更有竞争力,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消失。这种想法过于天真。”李健说。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4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决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也没有减少其贸易顺差。

  有专家认为,中国外贸顺差之所以较大,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较低,产品也就较便宜,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低估了。人民币即使大幅升值,也难以改变中国的比较优势。

  还有专家表示,许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现在已经是美国不生产的产品。即使人民币汇率调整,美国的贸易赤字也不会因此减少,美国对境外商品的进口只会从中国转向其他国家。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应当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中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中国应当扩大内需,美国应当增加储蓄。时下,中国已在扩大内需上卓有成效,美国也不应纠缠于汇率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还将使美国超市里的中国产品更加昂贵,这对饱受债务、工作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困扰的美国消费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最终损害的是普通美国公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当前人民币贸然升值也将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据日前参加第二十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参展商反馈的信息,目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并没有明显改善;出口企业去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寒冬”,现在还在恢复过程中。目前如果人民币骤然升值,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则认为,如果接受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判断,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外汇积累进一步攀升—升值预期强化”这样的循环,导致国内金融投机泛滥,制造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最后严重损害中国经济。

  “施压人民币汇率将导致多输格局。如果美方针对汇率问题单边采取措施,包括征收反补贴税、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等,只能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损害的不仅是双方的利益,还会给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丁志杰坦言。

  美放开限制才能救自己——

  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更加平衡

  美国一些人士总把中美贸易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实际上,美国对中国单独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才是中美贸易出现较大顺差的主因之一。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2007年美国把中国单独列出来,增加了几十个品种的对华出口限制,包括计算机、航空航天的民用技术、数控机床,还有很多零部件,“我们想买却买不到”。

  据了解,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陈德铭说,这种做法不仅对中国不公平,对美国人民、企业家,特别是出口商、制造商也非常不公平,对美国当前提高就业率、恢复经济增长也不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但目前却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中美经贸关系整体保持平衡,如果有人只引用中美货物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显然失之偏颇。”姚坚说。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美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旅游业等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丰厚收益。对华贸易投资还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为美国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率,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因此,从全景化的视角看,中美经贸关系是平衡的。姚坚说,美国在克服危机影响、振兴经济的时候,应当成为一个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而不是一个阻碍者,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如果为了扩大出口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这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

  即使中美贸易产生的顺差,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巨大”。中美双方经过多年研究,今年3月4日共同公布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根据这个研究报告,美方自华进口规模下降了很多,中方统计出口的规模也调减了一些。以2006年为例,据估算,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由原来美方统计的2326亿美元调减为1734亿美元,减少26%。